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有时我们爱一个人,却无法一直信任ta(1)

 
01.
 
我一直认为,信任是唯一比爱更美好的情感。很多时候,我们爱一个人,却没有办法一直信任ta。
 
 
我们在此世间的存在需要与他人连接,而无论和谁,我们都无法清晰地看见对方全部的思想,关系也总会面对一些黑暗的角落。是信任,给我们信心,让关系能够突破猜疑、走过阴影。
 
一旦信任关系真正形成,你会感受到可以用来对抗存在式孤独的陪伴感和安全感。从此你是被爱的,是不会被遗弃的。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信任。
 
 
 
02.
 
英文中的信任“trust”一词,起源于古欧洲的词根“drout”,意思是“坚实的”、“持久的”,在古英语中,这个词还表示“信心”和“依赖”。到了14世纪,“trust“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意思是“本质的确定性和深深根植的希望感”(Pogosyan, 2017)。 
 
这不就是信任这种情感的本质吗?信任就是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我们能够紧握住的本质的确定性,从拥有信任开始,我们也就获得了深深根植的希望感。
 
信任这种感情的特殊之处在于:只有在脆弱和不确定的风险出现时,信任才会发生——当一切都是确定的时候,或者当一切都在我们掌握之中的时候,我们是不会对他人产生强烈的信任感的。因为此时我们可以独立存在,并不需要依靠他人。
 
而只有在那些我们需要他人的时候、当对方有可能违背我们意愿的时候,我们看到对方做出了维护我们的选择,此时信任才会发生。
 
 
再次强调,信任的发生需要通过考试。只有让你们的关系,经历一些考核信任的情境,信任才会生成。
 
03.
 
我们对一个人是否值得信任,下意识会有4个方面的评估(McKnight, & Chervany, 1996):
 
能力(Competence):对方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做我们需要ta去做到的事;
善良(Benevolence):对方是不是一个好人、与人为善的人,ta们不是偶然、看机缘地对他人好,而是一贯愿意考虑他人的感受和利益;
正直诚实(Integrity):对方是不是说真话、是不是言而有信、是不是正直;
可预测性/前后一致性(Predictability):对方的言行是否具有前后一致性,你是否能够预测对方对不同情境的反应。
 
换言之,如果我们希望提升他人对自己的信任,我们也需要在这四个维度上都做出努力。
     
04.
 
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我们对一个人存在负面的情绪,我们就无法对ta产生信任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信任是感性的。我们会更容易相信那些给自己带来了积极情绪的人。
 
此外,在亲密关系中,较弱的一方会不相信较强的一方。权力感的失衡可能来源于双方客观的差距,比如收入差距、家庭背景悬殊等等;也有可能是源于主观的感受,比如“我觉得我配不上你”或“我觉得我爱得太多,在你面前感觉卑微”。
 
当人们觉得自己在伴侣面前更低微、更脆弱时,人会本能地对一切不放心。他们会觉得比起强大的伴侣,他们在这段关系中更容易受伤 (Kirshenbaum, 2012)。
 
 
05.
 
女人更愿意做出不辜负他人信任的选择。这是经典心理学实验Trust Game中发现的结论之一。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