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我之间』第二章 自体1
第二章 自体
THESELF
精神分析的文献里充满了有关自体的讨论。有些期刊还完全致力于这个题目的探讨。甚至一个客体关系理论的分支就叫做自体心理学(self psychology)(Kohut1971,1979)。
self这个字在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意义,它代表的意思曾经是气息(wind)、呼吸(breath)、阴暗(shade)、影子(shadow)、魂魄(soul)、心灵(mind)、宇宙本我(universalself)、超然先验的一致性(transcendentaloneness)、一(one)、恒定的推动者(the unmoved mover)、灵魂物质(spiritualsubstance)、良善和邪恶的根源(seat of goodand evil)、不凡的执行者(superordinate agency)、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用法。比较世俗的用法是代表身体、代表一束恒常流动的知觉,或是一个人和这个人所有的一切。有这样复杂历史的一个字,必然地要背负有关唯心论、唯物论及身心二元论、身心统一论间的争执。
一个人真正的自体(one'svery self)——在这世上和这人最接近的东西——实在难以定义。不论在理论上或在发展上,自体的概念都要远比客体的概念来得落后。小孩子先能分辨出陌生人和母亲的不同,然后才有办法清楚自己和母亲的不同。母亲——他人的区分比自体——母亲的区分早出现。换句话说,发现客体间个别不同的能力要比察知自体是一个独立来个体的能力早出现。
尽管如此,现在我们还是对自体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许多作者把自体视为一种心理表象——像是想法、感觉或幻想。和客体一样,这个表象也代表着一个被爱着或恨着的人或东西。和客体不一样的是,这个想法、感觉或幻想,基本上属于那个生物上的自己。如Freud所說:“首先,也是最主要地,自体是一个身体自体( bodily self)”。【注:这一段话经常被译成,“首先也是最主要地,自我是一个身体自我”(“The ego is first and foremost a bodily ego”,Freud 1923,p.26)。然而,Freud用了“Ich”这个字,意思是“I”(我)。在Freud心理学著作全集标准版(StandardEdition Strachey,Freud1923,p.7)中“Ich”常常被译成“ego”(自我),但它显然是self(自体),ego(自我)现在有另一个更特定的意义,对此,我们会在第四章中讨论。】
虽然自体表象是私密的,但就像其它的私密经验(例如感情)一样,还是可以被描述的。
夏日的傍晚,一个两岁大的男孩和爸爸一起从公园走回家。他们谈论着眼前人行道上拉得长长的影子。
“那是我的影子,”小男孩说,“然后,那是我爸爸的影子。”
“是啊,”他爸爸说,“它们在那。”
不久,他把儿子举了起来,放在肩膀土。小男孩对着影子的变化发笑。
“那是什么东西在我的影子上啊?”爸爸问。
“那是我,”男孩吃吃地笑着说。
他一遍又一遍地说,“那是我。”他在先前说的是,那是他的影子。而他现在只说,“那是我。”他的影子已经变成了一个自体影像(self-image)。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