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人我之间』第五章 分离与个体化3


三、分离—个体化阶段( 6-24 个月)

 

次阶段一:孵化(6-10个月)

 

正当小孩大约五个月大的时候,共生逐渐地混入做为分离—个体化(separation-individuation)开端的这个次阶段。这个分离—个体化的第一个次阶段比较恰当的名称是孵化( hatching ),如果比较强调技术性,则可以称之为分化(differentiation)。

 

在此之前,小孩一直是处在忽睡忽醒之间,注意力只被导向内在或者被导向我—母亲单元(me-motherunit),然而此刻发展出了一种有“机灵、坚持和目的性”的神色。Mahler 的研究伙伴一致地认出这个有着注意力的神色,他们并且描述说:“这个小孩己经孵化出来了”。

 

这个时期,小孩被抱着的时候,似乎要拼命从母亲身上挣脱开,因为这样可以有一个比较好的视野能看清楚母亲。这个实际的分化现象和先前妈妈怀中的婴儿模样形成一个对比。当分化再继续下去,婴孩会去探索母亲身体的更多部分,“抓妈妈的头发,耳朵或鼻子,把食物放到妈嘴巴里去”。

 

在这个次阶段中婴儿开始会从一条特别的毛毯、一个玩具熊或是其它柔软圆滑的客体里得到更多的愉悦。温尼科特称这些被孩子珍爱的宝贝为“过渡性客体”。他认为这些过渡性客体同时代表了自体和母亲,也认为这些过渡性客体是共生之全能二元体的残余。到现在为止,婴孩似乎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觉察,知道这个特别的宝贝既不是自体也不是他体。有关过渡性客体,我们将在第六章里有更进一步的讨论。

 

孵化期的小孩对其它不同于父母的人的样子表现出更多的兴趣,似乎是要把每一个出现在他四周的人拿来和心中呼之欲出的母亲形象作对照。假如父亲也密切地参与小孩的养育,他也会分担到这个母亲所有的地位。

 

一个年轻的父亲在杂货店里抱着他七个月大的女儿。小女孩穿着蓝色的灯芯绒连身裤,靠胸口的地方绣着一只白色的小狗,她手撑着爸爸的肩膀直起了身子,看着爸爸的脸,然后盯着路过的人看。她的惊异表情吸引了一个友善、灰发的女子微笑地走近她。她并没有像共生阶段中那样不分青红皂白地回敬这位小姐一个笑容,反倒马上安静了下来,紧靠着父亲的胸膛。她透过爸爸的颈后观察这个女子,困惑但还算清楚这女子并不是她过去所依附的对象。当她紧靠着爸爸的时候,又像是要沉回原本的共生体中似的。

 

许多的精神分析师称这个分化反应为“非双亲之陌生焦虑”。Brody 和Axelrad研究了各种这样的反应。Mahler比较喜欢用陌生反应这个名词,她认为焦虑(anxiety)这种字眼太强烈了。她强调婴儿在共生依附中越是能得到安全,未来面对陌生人的时候越能有较少的焦虑和较多的兴趣反应。除了反应的强度之外,大多数的学者都同意陌生反应代表的不只是自体和母亲之间更进一步的分化,也代表一种区分母亲与他体的能力。母亲仍然拥有原先共生关联中自体客体的潜能(self-object potential),所以小孩会依恋她。同时,他也会挑衅地把有可能危及这个两极体的陌生人推开。

 

这个次阶段中的孩子运动技巧逐渐进步。增加的运动能力来自骨髓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两者的成熟。运动协调的自我功能使得孩子在自体客体分化过程中终于有能力从母亲怀中挣脱。最后,这个开始发育的人会从妈妈的膝盖上滑下来而在她脚边玩耍。即使他学会了如何在地上爬或滚动以后,他还是会倾向留在妈妈脚边。母亲和小孩之间感情的亲近或疏远是可以从身体上的远近看得出来的。

 

大多数父母会对他们小孩的开始分化感到非常愉快。母亲可以在这个时候品尝从她的孩子里逐渐显露的那么一个真正的人,同时也会感觉到比较不那么孤单,也不那么深陷于小孩之中。她可以享受当孩子拉她的耳朵与头发,摸索着她的脸与衣服时所表现出来的讨好。过去父亲为了怕侵犯母亲—小孩二元体(mother-child dyad)而犹豫不前,现在通常会觉得比较可以自然地在膝上逗弄小孩。他可能会边笑边咕咕叫地把小孩抓在头顶上,同时享受着小孩的拉扯和满足。

 

改变总是会带来新的问题。即使是正常的婴儿,也会不时以侵扰性的探索和要求去打扰他们的好母亲。除了有一点被激怒之外,这个时候母亲也比较会因为共生的消失而感到一些难过。对那些过去被这种亲密关系所累的人来说,反倒是一种解脱。他们会趁这个机会开始逐渐和小孩分开或回去工作。有些母亲在这个时候会想要再怀孕。在更不健康的关系里,她们可能会变得相当的寂寞和贫乏,使得她们没办法承受小孩子在分化上的奋斗。她们可能会一会儿给小孩令人窒息的爱,等一下却又拒绝他们,有时也会因为自己融合(merger)的需要没有被满足而将小孩单独放在婴儿车里一段很久的时间。不过,在大多数的情形下,孵化的过程通常是在父母和小孩互相满足的形式下进行的。一种在亲密和疏离之间的摆荡——分离—个体化的舞步——已经展开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