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我之间』第六章 心理机转1
第六章 心理机转
PSYCHOLOGICALMECHANISMS
许多在精神分析与心理治疗里所见到的心理过程,与马勒以及同僚们对年幼儿童行为的描述相当雷同。马勒、masterson与rinsley、肯伯格、horner与阿德勒都对这两方向证据的聚合有所评论。肯伯格指陈马勒的发现,关注到阶段发展的时间顺序并且提供了固着和退化作用的时间点,这部分很难单独依赖对病患精神分析工作来判断。另一方面,肯伯格的工作可以“提供一个成人精神分析工作的向度,来强化马勒对幼童发展观察所作的关于精神内在的相对应物”。
对心理发展而言,由两种方向的来的证据想到相当重要:一是来自心理治疗,一是来自幼儿发展。幼儿没办法以言语传达他们的内在生活。我们只能推论他们可能经验到了什么。另一方面,在心理治疗中病患的记忆和内在经验会在实践上浓缩与倒置,造成没有根据的结论。特别如克莱因(1932)会讲年龄较大的,有时是精神病状态下的孩童与成人的心理过程归因到没有足够资料足以支持的婴儿心理过程观察上面。由这两种方向所得来的证据,一方面所含涵的理论上的预测,可以由另一方面的资料来加以确认或否定。
在病患身上所发现,与早期发展有关的心智过程是分化、整合、投射、内射、分裂、理想化、贬抑、投射认同、过渡性客体形成、发展客体恒久性与认同。客体关系的文献不断地涉及这些概念。因此,我会将这些概念以一般最被接受、对治疗有帮助,而且与前面第一部所介绍的客体、自体与整合性自我功能等定义相一致的方式,依次介绍给大家。
一、整合与分化
整合(integration)与分化(differentiation)是互辅性的自我功能。他们从发展的初始到之后的整个生活都持续存在着。整合意味着将两个元素有意义地结合在一起,不论这些元素是知觉、记忆、表象、情绪、意念或运动。分化则是将两个心智元素分开来。
这两个基本心理功能的动力来自哪里是目前许多理论争议的核心之一,在此也不会有结论。弗洛伊德(1940)将它们与驱力(即原欲与攻击性)以及伴随着的情绪(即爱与恨)关联起来。在他晚年,他把生之本能(eros)描写成塑造“整体”与“结合在一起”的本能。相反的,攻击性则试图“抵消结合”.美国的自我心理学者gerteude blanck以及Rubin blanck(1979)同意这种论述,他们认为把原欲看成结合与整合的驱力,而攻击性被看成分离与分化的驱力是最有用的论点。其他作者则认为需求而不是驱力,对成长更为重要,而把整合与分化连结上分裂与投射认同。不过,我们可以探讨目前对这些心智过程已知的部分,不用坚持于定义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在精神病之中,我们看到了整合与分化基本功能的缺损。
D.R.是位二十八岁,罹患精神分裂症的男性,他这两年来在旧金山的街道度过。他睡在巷道、门口与救世军庇护所。运气好的话,他可以从食铺里分点东西,运气差时他只好从垃圾桶里找吃的。他家人后来找到他,然后促使他回家,供给他吃、住和教育。受到每天日常家庭生活过度的刺激,他觉得头快爆炸开来。不过,这次他的家人不再让他跑到街上去了,他们把他送到医院治疗。
由于不能违反他的意愿强制留在医院,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留住他。照顾他日常生活的心理师与护士观察到他对刺激相当敏感。他甚至没办法整合与分化基本的声音与视觉刺激。他很快就感受到被医院环境中的混乱的感官刺激所侵犯。于是,精神科医生容许他每次五个小时在房间里,他每隔几小时就静静地散步,出来吃饭,参加讲话音调低而且组织良好的团体会议。在这样的处置下,他逐渐对周遭世界的容忍度提高。经过数周,他同意治疗者可以影响他,因此才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他逐渐改善。三个月后,他参加读诗班,把自己的经验整合在短诗中,而且逐渐也可以被读得懂。八个月后,如果情绪紧张时,他仍然会表示看到片刻的光影与咆哮、吵闹的声音。在基本的、感官的层次,他持续有整合与分化经验的困难。没办法将知觉整合成有意义的经验;没办法把世界整理出秩序。如他所说:“我不知道现在有什么事发生,我看到这些颜色和这些噪音,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做的,我不知道它们怎么来或是什么,真是没什么道理。”
他没办法把自己与周遭环境区分开来。一天,在开病房团体会议时,他突然中途离席,当精神科医师之后询问他时,他说:“都是噪音,一团混乱,我被那混乱弄得全部都搞在一起。我一定要离开。”最后,他无法倾听这个有点混乱的团体而不把自己弄糊涂。他没有办法区分是团体的混乱还是他自己,除非他自己离开。
一位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有特殊技巧的家族治疗者协助这位病患的家人降低它们的情绪表露程度。藉着这种环境的改变,病患可以稍微处理自己的经验。周遭的人们协助他整合与分化,藉此提供辅助性自我(auxiliary ego)的功能。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