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筑爱心理丨春节:那一场群体放纵

*作者丨燕迎宏,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筑爱心理督导师、咨询师


春节,一个中国传统的阖家团圆的节日。更是一场集体无意识的放纵。

这场放纵的背后,是焦虑的集体缓解。

在这个焦虑背后,却是乱投医的恐惧。

往往也找不到答案。

假期缓解了某些焦虑,但许多问题,今天不解决,明天也不会消失。

年前不解决,年后又有新的叠加在上面,只能更严重。

打败焦虑最好的方式,就是立刻去尝试接触让你焦虑的这件事。无论是不是在假期。


从心理学角度看,我们会觉得,春节其实是一场集体无意识的狂欢。

除了聚会吃饭,就是打麻将、玩游戏、看电视......仿佛要把过去一年的压迫,通过这几天释放的一干二净。于是,大家每天沉浸在吃喝玩乐中。

每逢佳节胖三斤。

人胖了,思维还是那个样,假期仿佛麻痹着我们,让人麻木,那些内心的冲突与矛盾依旧近在咫尺。

可怕的是,我们对自己发生的一切,都没意识。
更可怕的是,我们虽没意识,时光却还在继续。

想想,自己无意识的时候,别人在努力,你怎么和别人比呢?

就好比你的同桌总跟你说,昨天我在家玩了一晚上,你还傻里吧唧的以为他真的玩了一晚上,跟人学,结果是他考了全班第一,你倒数。

于是,你开始反思自己和他的差距,其实不用反思,不过是他没当真,你当真了,仅此而已。

社会里,没有同桌,有的,却是更多人。
社会里,也没有寒暑假,有的是法定节假日。

自己想做的事情,和假期无关。


春节的狂欢后,便是从假期情绪隔离的回归,极端的焦虑会转化成一些胡乱的决定。

春节后,往往是辞职高峰期。辞职不是不好,但有些人,之所以辞职,要不是为了刻意的辞旧迎新,要不是发现,假期过后,无法适应高强度的生活。

假期过后,人变了。

这个变化细想起来很可怕,因为人的无意识本性是很不容易改变的,却因为几个空挡日子变化了。

也就是说,要么人很易变不坚定,要么之前的价值观和生活状态不堪一击。

无论是哪种,细想起来都有些不负责,下一次改变你的,可能都不是假期,而是某人的只言片语。

改变人的,应该是自己详细分析后的决定,应该是自己主观意识甚至是真正的自我无意识,而不应该是某个日子,某个人或者某个评价。

一直工作,不间断的努力,持久下来,一定能给自己带来希望,人的生活应该是自己定制的。如果不能自己定制,至少要在自由的范围里,制定一些规则,为了以后更大的自我实现。

比如下班后,我要做点什么,
比如假期时,我要学些什么。

人要学会自己支配自己生活,自己不学会支配,别人就会帮你支配,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工作和休息,就要接受别人安排的任务和假期,于是,日子要么变成了压迫,要么变成了放纵。

工作来,就压迫
放了假,就放纵。

这一切,无非是因为我们早早的放弃了生活的主动权。


世界的许多美好,都是源于自我认识与坚持。

但我们的基因,就刻画着懒惰,懒惰是天性,但只有逆着天性生长,人才会突飞猛进。
平日里克制减肥的人,在假期里面似乎忽然没了意识,开始胡吃海塞。假期结束,也不能停下来。

一个假期后,很多人放弃了对自己体重的支配。
于是,上帝开始帮我们支配体重了。

体重是最现实的标杆,秤也是不骗人的。

世界从这个角度看,也十分的公平。

春节就是这样,他提供了无意识的放松,有些人却变成了放纵。

但有些人没有,他们逆着基因成长,反着本能进步,蹩着命运前行。


新的一年,开工大吉。

愿我们在这一年,去探索自己真正的自我,夺回生命的控制权,成为想成为的人。


如我们最近所闻,一些明星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与自卑,给自己冠以学霸人设。焦虑却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为燕迎宏老师原创文章,版权为作者本人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与我们联系。原创不易,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