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为什么我得到的爱,总不是我想要的?”如何

“你想要被爱吗?”

“你会爱别人吗?”

——如果将这两个问题抛出来,大多数人的*反应都会是:当然想要!当然会!

而事实上,如果我们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伴侣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都归于爱的范畴,就会发现现实中另外一番景象:

 

大量苦于寻找另一半的单身男女、为孩子付出一生的悲情父母、早已形同陌路的夫妻……

较常听到他们说的却是:为什么没有人爱我?为什么我得不到爱?

 

或许他们也都曾经历过幸福和亲密,却又往往不知道为什么,较后所有的关系都走向了冲突、破裂。

他们的经历,就像是走入了一场“爱的死循环”。


1.
人生一大悲:爱,想要而不得之

想要爱,却又得不到爱,可谓人生一大悲。

 

那些哀叹自己得不到爱的人,想要的究竟是怎样一种爱?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都会遇见这样的场景:

 

一对已经交往很久彼此足够了解的情侣,男生如果某天跟异性同事多说了几句话,哪怕是工作上的沟通,也会让女生觉得:“跟别的女孩子讲话那么开心啊!他肯定不爱我了!”

 

一个正在犹豫要不要跳槽的人向朋友诉说自己的困扰,在朋友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和建议后,这个人内心却感到十分不舒服:“我在他眼里是如此没有能力、不知道怎么做选择的人!他原来这么看不起我!”

 

一位母亲声称自己深爱着孩子,为了孩子的前途和幸福愿意做任何事情。但当孩子们长大求学、结婚离开家之后,这位母亲内心又感到愤愤不平:“我为孩子付出了一切,而他们却一点都不知道给我任何的回报!”

 

一对夫妻,平日里妻子对丈夫温柔体贴,照顾有加。却因一次工作太忙忘记丈夫嘱托的一件小事,而引发了丈夫的大发雷霆:“你连我这么一点请求都忘记无视了,你根本就没有把我放在你的心上!”任凭妻子的百般解释,丈夫都觉得自己已经被妻子抛弃。

 

如果仔细观察这些宣称自己得不到爱的人,便会发现,他们想要的爱,往往具有这样的特征:

他们时刻提防着来自外界的威胁,将对方与任何其他人的接触和兴趣都视为对自己的重大忽视;

对方提出的任何建议,哪怕是为他们好,都会被看作是对自己的侮辱;对方提出的任何合理需求,都会被视为是在强迫自己、甚至是对自己的谴责;

 

他们对其他人的爱,带着为了自己的某些需要、以及在对方身上获取可供利用的资源的目的,如为了对方附带的名誉、地位以及其他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他们对爱的需求似乎也不容易得到满足,且有一种希望对方能够无条件去爱他的执念。他们也会要求对方必须完美,哪怕是每个人性格、态度上的瑕疵都是不能被容忍的:“你如果做不到尽善尽美,那就是不爱我了!”

 

这些所要求的和想要得到的爱,已经是变形和扭曲了的爱,此爱非彼爱。这种爱,已经并非人类本能自发的情感,而是出于种种需求而对他人衍生出的苛刻要求。

 

如果我们观察那些追求这样一种爱的人,会发现他们可能都有一个十分脆弱的自我。在他们的内心中,有着深深的情感隔离和孤独感、无力感,这也引发出他们极大的焦虑和不安全感。

 

爱,对他们而言,已经不是愉悦、不是获得快乐和力量的源泉,更像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没有爱,我就活不下去。我一切的存在、幸福、安全都要取决于是不是有人爱我。

 

一方面,为了缓解焦虑、寻求安全感,他们不得不去寻求依赖他人,想要得到他人的爱。而另一方面,内在的焦虑和不安全又引发他们对世界对他人的敌意和不信任,这反过来又影响到他们去依赖他人、获得他人的爱。

 

于是就有了上述种种他们认为得不到爱的境况发生。

 

当深深的焦虑、不被爱的感觉、不相信任何爱以及对所有人的敌意汇集于一身,他们所有的力气都消耗在对安全感的寻求和渴望缓解的焦虑上面,将对爱的渴求和求而不得,形成了一个爱的死循环。


2.
更大的可悲:爱,得之却不会爱

认为自己得不到爱的人,其实也无力去爱别人。并且,他们也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其实并不会爱。

 

尽管他们所做的一切表面上看起来,经常是不顾一切地顺从对方、愿意为对方做任何事情,但实际上,这恰恰是为了掩盖他们内心深处对人们深深的不信任感和敌意。同时,他们也会把自己身上那份对爱的强烈需求,误认作是自己内心充满了爱的细胞。

 

当他们真正获得爱的时候,或许也会有一种短暂的、表面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而实际上,他们却无法享受这份爱。因为在他们内心深处,有一个固执的信念:“没有任何人会真的爱我”。

(未完待续。。。)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