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什么关系容易出轨?

遭遇出轨,或者劈腿的伴侣,并不全都选择结束关系。很多人还想搞明白为什么伴侣会出轨,自己应该怎么解开这个心结,以及未来两人该怎么过。
有一些夫妻不止一次遭遇伴侣出轨,但仍然不想离婚,只希望咨询师能帮他们想办法,阻止伴侣出轨。

其实婚姻治疗往往需要帮助伴侣看清他们的相处模式。其中有三种相处模式,比别的相处模式更容易出现第三者。


模式一:水晶玻璃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的伴侣,只能在对方面前扮演很好的样子。

比如,女性在这段关系中,只表现出文静、善良、可爱、善解人意的一面,男生只表现出阳光、积极向上,慷慨正直的一面。

 

他们的关系如同水晶,晶莹剔透,看起来像童话般美好,不容一点杂质。
但人性是复杂的,不会如此完美,每个人心中也会有很多社会不太赞赏的品性,比如争强好胜,虚荣,嫉妒,自私,狂野,攻击性等等。

 

如果一段关系只能承载“好”的部分,无法承载其他,那关系中的两人就只能不断压抑自己真实的一面,表现出完全虚假的一面。

 

短时间的压抑是可行的,但是长期看来风险就会很大。
如果某一方在婚后遇到一个对自己感兴趣的人,这个人可以承载自己被压抑的部分,那么就有可能会出轨。
大家应该都看过《泰坦尼克号》,女主角罗丝当时已经有了未婚夫,她一直努力在这段关系中扮演着“淑女”。

 

但当她遇到杰克的时候,她人性中压抑的另一面被激活了。她脱下鞋当众跳舞,甚至褪下衣裙,让杰克给自己作画……


如果罗丝没有遇到杰克,与未婚夫结了婚,他们的婚姻就很可能会成为水晶玻璃模式。两人都要努力维持贵族绅士和淑女的一面,在彼此面前扮演一个虚假的角色。

如果罗丝婚后才遇到杰克,这还会是一段让世人叹息的爱情故事吗?

 

人的性格有时如同流水,被压抑、被阻挡并不会使它消失,而是会找另一个出口释放。

如果一个人不能在婚姻里释放自己全部的性格,就可能在遇到一个能让自己释放不同面的人时,不可抑制地被吸引,在他/她面前展现出在婚姻中完全不一样的自己。

 

第二种:无法留存模式

曾有人说过,即便是较相爱的夫妻,一生中也会有很多次想要杀死对方。有过亲密关系的人都知道,在两人相处过程中,有时会很快乐,有时会有很多冲突。

但是是什么让两人在发生矛盾、甚至相互伤害以后,仍然还能生活在一起呢?


有心理学家发现,这需要两人都有一种能力,能在心中留存住对方的好,当对方“不好“的时候,可以用这些“好”去度过。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少年派》,男女主角这对夫妻,就是用这种方式度过了婚后一次次冲突。

 

电视剧中,闫妮饰演的妻子和张嘉译饰演的丈夫,婚后冲突不断。闫妮的嘴很厉害,连亲生女儿都受不了她。
有一天,女儿问张嘉译:

你当年为什么娶我妈呀?那么多女人你不找,你找了一个不懂得欣赏还乱发脾气的女人。

 

张嘉译回忆了妻子的很多好,并且说:

你妈身上的优点多得数不过来,她当年(的状态)是很松弛的,我人生的*杯咖啡,还是你妈妈请我喝的。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因为有你以后。


正是因为张嘉译能一直记着妻子的这些“好”,才能在两人有矛盾的时候,仍然能用他记住的“好”,去度过“不好”的时期。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能力。

 

有些人在感情出现摩擦的时候,似乎会遗忘对方曾经对自己的好;有人在和伴侣吵了架、或者遭到了冷落以后,会立即觉得对方很坏,想要找其他人去安抚自己的情绪。
通常有着这样心态的人,会成为渣男或者渣女,他们的情绪如果在伴侣这里受挫,就要从另一个人那里找补。
他们会发展出不止一个情人,以备“这个人对我不好时,就找那个人”,这样的状态也很难对婚姻忠诚。

 

第三种:幼儿相处模式
正常的亲密关系中,伴侣会在需要的时候,轮流扮演对方的父母——有时我的内在小孩出现,你像父母般安抚我,有时你的内在小孩出现,我像父母般安抚你。

但在有些亲密关系中,一方只想当小孩,甚至双方都想当小孩,他们都只能向对方索取关爱,却无力去照顾对方。
我曾经听过一个出轨的丈夫抱怨前妻子懒,说妻子不给自己做饭,也不给自己洗衣服,所以他出轨了。
我问这个丈夫:那你会为妻子做这些事吗?
丈夫说:我怎么可能给她做饭洗衣服。


在这段关系中,至少这个丈夫只想当个孩子。

只当小孩的亲密关系能长久存在,只有一种可能性——这对伴侣生活中还有别的成年人参与,比如他们各自的父母都还在照顾他们。


但是这种关系经不起任何压力,一旦两人缺少了“照顾”,急需被人照顾的“小孩”,就想要寻找一个有妈妈功能或者有爸爸功能的人。如果伴侣提供不了,他们就非常容易出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