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工作与自由,如何平衡?

那些衣服只买拼夕夕,酸奶都要兑水喝的人,终于在30岁前买下3套房


前段时间,华裔演员刘玉玲的一段采访视频在网上火了。


刘玉玲说:“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一件事:万事都是生意。所以我工作以后很努力地存钱。我称它们为‘Fuck you’基金。你有了这笔钱,有人想要强迫你或者辞退你时,你就可以说:‘Fuck you!’”


这番话得到了许多网友的赞赏,大家纷纷表示:我也要开始存钱!总有一天,要向我讨厌的领导竖根手指,然后转身离去!


不过,根据去年蚂蚁金服的一项调查,中国年轻一代(18-34岁)的人均月储蓄是1339元。而按照调查结果,年轻人认为舒适的退休生活至少需要163万元存款——在没有中彩票的情况下,差不多需要存59年。
希望你领导那时候还活着。


不能寄希望于中彩票,也不敢想象自己家里突然冒出一座矿,许多人用了较直接的办法:省钱。
马云刚在55岁的年纪退休——只要我足够省钱,我就能比马云早十年甚至二十年退休。
这是另一种定义的“人生赢家”


舔不舔酸奶盖,曾被认为是界定是否土豪的标准。


但对于日本的野口志朗来说,舔酸奶盖根本不算什么。他会在果酱吃完后,把空瓶灌满水,摇一摇,就得到了一瓶饮料。


“掺了三次水后,基本没味道了。”他说。

 

△ 图源:b站视频《【瓜瓜字幕】170927 秋刀鱼东大方程式【第四期】》


在努力省钱存钱的人中,有一部分人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命名为“FIRE”。他们并不是因为穷才省钱,而是为了自由。


FIRE,是FinancialIndependent and Retire Early的缩写,意思是“财务自由和早早退休”。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极端省钱、存钱来实现早早退休。


工作的时候,绞尽脑汁用尽手段来存钱——通常提倡存下收入的70%。
美国已经有许多践行FIRE的人。他们收入不算低,却自愿降低生活水平。


例如科罗纳多的里肯斯夫妇现在30多岁,为了退休,他们从大城市搬到了俄勒冈州的小镇,把宝马车卖掉,买了一辆二手本田——不过也尽量少开车多骑单车,为了省汽油;


一名24岁的女生践行FIRE,卖掉了自己80%的衣服,夏天只穿T恤。
这股风潮也刮到了中国。


豆瓣上有个tag叫#FIRE运动践行计划#,虽然践行者还没有美国那么多,但是也吸引了一些参与者。


当你在血拼、买买买的时候,FIRE人士已经卸载了各大电商APP——可能留下一个淘宝,以便于买便宜好用的东西;


当你周末逛吃逛吃时,FIRE人士在家自己做饭,出门只去免费的公园遛遛。
你可能会问:省钱难道还能省下一个亿?退休以后不够花了怎么办?
FIRE人士的办法是:利用存款利息。


高收益伴随高风险,当然不行。所以FIRE人士有一条流行的准则:“4%原则”,即保持存款的年利率在4%的安全水准上,既能对抗通胀,又可以保障开销。


所以,刻苦省钱之后的退休生活,也不能大手大脚,以避免“人还在,钱没了”的悲剧。
例如美国丹佛的卡尔·詹森,已经实现了FIRE。他在43岁的时候辞掉了软件工程师的工作,开始退休生活。


他和妻子节省多年,攒到了120万美元的净资产。接下来,一家人就靠每年4万美元的利息过日子。


为此,他们的日用品主要靠打折超市,电器、汽车出了毛病还得自己修,因为美国的维修还挺贵的。


辛辛苦苦省了那么多年,居然还不能放开了花钱,很多人不明白如此省钱的意义在哪里。
答案就是自由。


30岁就退休的Peter Adeney,开始学习自己热爱的木工和房屋装修,还创办了个网站用来交流FIRE心得;


豆瓣网友“李厂长”辞职退休时25岁,她丈夫则是29岁,两人过上“丁克+极简”的退休生活。
收入来源是存款利息和少量工作,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可以学日语、学画画、美妆、健身……
所以,退休并非天天躺尸,而是获得了选择自己生活的自由。


在FIRE人士看来,这种自由并不需要花很多钱。因此工作只是为了攒够必要的钱,一旦攒够了,就不需要再上班,应该去过真正想过的生活了。


即使我们没有FIRE那么极端,但这种逻辑,逼迫我们重新思考工作和人生的关系——在这个“996”盛行的时代,我们还能用“劳动较光荣”来反驳FIRE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