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看不到自己财富潜能的人,这一生也无法变有钱

到底是什么,让你至今仍然赚不到钱?

如果你问别人,你大概率会听到这些答案:

“穷,是因为你不够努力。”
“你穷,是因为你能力还不够。”
“你这么穷,是因为太急功近利,你不够专注啊。”……

 

总之,因为你懒、你笨、你贪,所以你穷。
但,真是这样吗?


较近翻到了一部09年的真人秀《穷富翁大作战》,这个节目邀请了四位上层家庭精英,他们中有公司总裁、青年才俊、靓女模特、衣食无忧的少奶奶,他们的任务是体验一星期的贫穷生活,尝试露宿街头、睡板间房、倒垃圾、执纸皮……看看凭借他们的富人的思维、能力和斗志,到底能不能脱离苦海。

 

其中一位参加者Eric是位科技界的商人,来节目前,他和很多人一样,认为人穷不能赖社会,主要是求生欲不够强,如果是自己,肯定去找各种方法,走出困境。

 

可是当他去体验露宿生活,手上只拿到15块钱,他坦诚很没安全感。


为了第二天能吃上饭,他凌晨3点去便利店找工作,可听到留下电话等面试通知,他只好无奈离开,因为他连手机都没有。


*天晚上,他只能拿着纸板找个地方随便落脚,天公不作美,还下起了大暴雨。
天没亮他又去找工作,终于有人给他送餐小哥的工作,时薪25元。
挺能忍、挺勤快的一小伙子,是吧?


结果,他上了5个小时就被辞退了,老板没给理由,大概是*次送外卖笨手笨脚吧。
遭遇不讲理的对待,先前意气风发的商界精英,对着镜头忍不住流下委屈的眼泪。
               
等到第二天,他再次出发,找了份一次性的扛报纸工作,好不容易赚到10块钱。
但是,晚上睡觉的纸板却不见了。


生活要欺负你,连准备的机会都不会给你。
到了第三天,他在茶餐厅做了一天服务员后,筋疲力竭,感触更深:“大多数人没有能量去脱离这环境,即使有机会,可能也没有信心去争取机会。”


很巧的是,节目的社工也提到:“底层生活对人摧毁较大的不是身体,是精神,那种绝望和丧失信心。”


除了Eric,参加节目的其他人也被虐了一路,有人甚至因为情绪过度低落,不得不在录制结束前一天,申请退出。


长期风餐露宿,朝不保夕,还拖儿带女,蜷缩在几平米不到的空间.......对现状有心无力,对未来满心负担。


穷,不是一个人不行,而是不幸。
这种不幸较可怕的地方,不是身体受累,而是心态受苦。


我们不是天生缺少赚钱的运气或者能力,而是因为穷,丢掉了赚钱的心态。
为什么有些人好像挣钱挣得挺轻松,有些人却一生为钱疲于奔命,后者是不会赚钱吗?


好像并不是,你会发现后者手里往往也有点钱,能赚到钱的机会也不少,甚至你指明一些投资理财,或小本经营的方法给他,他学完还是迟迟不去动手,选择待在“稳定”的状态,问他为什么,他说忙呀,越忙越穷,越穷越忙,陷入一种死循环,但是一旦空下来,也没有打破循环的意思。
背后阻挡他的,很少是现实因素,更多是心理因素。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说:“我们的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的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加在这些事情上的观念。”


心态、观念、想法其实都是一个意思,都是我们大脑的产物,大脑怎么想,身体就怎么做,对赚钱这个行为,同样适用。


赚钱首要做的,不是学习富人的赚钱技术,而是赚钱心态。​


那么问题来了, 你都捡起了什么心态,让你至今仍然赚不到钱?

 

你是这样的状态吗:
“钱”=“自我价值”,钱少没自信,钱多配不上:

 

别人送点昂贵的东西,会觉得特别不好意思;遇到有钱人,心生胆怯,不敢交流,害怕价值观不同,聊不到一块,被人瞧不起;遇到喜欢的人,如果对方比自己有钱,会在意对方怎么看自己,不敢带ta回家,也害怕被别人说配不上。

 

“钱”=“面子”/“尊严”,对钱敏感,谈钱色变:

不敢名正言顺催别人还钱,心里又特别在意;借了钱,连一毛钱也要还,哪怕对方摆着手说不用了,心理还是会觉得占了别人便宜,为了证明自己有钱还,必须如数还给对方;

 

“钱”=“安全感”,不敢为自己花钱:

常常考虑如何省钱,买贵了会心疼半天;花钱总是畏手畏脚,生怕钱没了,赚不回来,一夜回到解放前;学了投资理财,也总是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白白错过不少赚钱的机会,只敢过“脚踏实地”的日子,反而越来越没钱……


其实,上面这些表现,本质上都是穷人心态。
你可能感到奇怪,家也没有穷到揭不开锅,怎么就沾上穷人心态了呢?
根源就在我们小时候接受的金钱教育上。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