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甘情愿被你弄脏
他话很少,只说自己最近很疲倦,睡眠不好,不知道为什么。
他是一个肿瘤科医生,但是他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害怕病人出事,所以他总是加班,有时候通宵达旦为病人找治疗方案。只有想到了办法,他才能去睡觉。不知道为什么这样。
我什么都还不知道,他就接连问了我好几次,这是为什么。这让我觉得焦虑,无助,让我很想为他找到办法。
我转念一想,这个无助或许是他的,想找到办法也是他的。
我想了想问他,如果找不到方案,你没有办法,会让你觉得怎样吗?
他一怔,说,我会很无助,我会觉得很害怕。声音开始哽咽。
他流泪说,我想起我的奶奶,她是肝癌去世的,那个时候我五岁。他很悲伤,不能完整的说出这句话。
他的悲伤“弄脏”了我,我心里也充满了忧伤,那个时刻我好像遇见了一个五岁的孩子。
接下来,我们好像驾着一个时光机,回到他还是那个五岁的孩子的时刻,去讲叙这个跟奶奶有关的故事。
他从小是奶奶照顾着长大的,奶奶对他来说是个温暖的存在。目睹奶奶的去世,他觉得都是我不好,都怪我没有办法,要是我是一个很厉害的医生,那我就可以留住奶奶了。
这个五岁的孩子,被自己所爱的人离世击倒了,我是这么无能。我好害怕,我就这么被奶奶扔下了。这个场景变成了一个心理困境,一个创伤。
我说你做的这么多,也许都只是想留住奶奶。或许你觉得你通宵达旦地找方案,你就能为奶奶找到方案了,她就不会扔下你。
或许,这个五岁的孩子,还没有做好告别的准备。他还想做些努力。所以我不哭,似乎我不承认奶奶去世了,她就能活过来一样。
他说,我心里舒服多了。而且,我真的救了很多人。我们从故事里穿回现实。道别。
来访者经常带来一些生活的碎片,一些说不清楚的情绪,还有很多的为什么。
就是把这些带着情绪张力的碎片,连成一个可以诉说的故事。为那些把来访者击倒的情绪,重新命名。原来是害怕被抛弃,原来是想留住,原来我还没有足够的哀伤,因为我还不想告别。
安东尼诺·费罗在他的书《星际漫游,当代精神分析指南》中强调咨询师在咨询情境中的a功能,他认为进步的取得,在于我们能够把情绪碎片转化成一个故事。我深有感触。
帮来访者把一些不能承受的情绪体验转化成可以命名的情绪。把一些情绪的碎片,转化成一个故事,哪怕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这个故事与之前什么不同吗?有。之前那个情境,他不能承受,消化和重塑这些经验的能力也被瓦解。想起奶奶他的心里就涌起莫名的恐惧和无助,而这些恐惧和无助的巨浪会一次次把他吞没。
而在这个被连缀成片的伤感的故事已经变成了:奶奶离开,我感觉自己被抛弃,我很害怕。我不能留住她,让我很无助。而失去奶奶的悲伤,我一直不愿面对,因为我想留住她。故事不再是碎片,恐惧和无助都找到了归宿。
或许,他以后与挚友酣醉之时,能说出,我小时候是奶奶养大的,她走了,我很伤心,我学医就是为了她,到现在我还想念她。我没能救她,但是我救了很多人。
他不再需要被恐惧和痛苦疲惫的驱使着,在自己的职业里焦灼的流浪。
也许他还会梦到奶奶,梦境里他或许会哭着挽留,也许他还会走进咨询室,因为他发现他情绪的张力依然存在。
每个人的潜意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等待被揭示的固定的内容,而不是不停地在建构之中。
也许下次他会想,为什么别的孩子失去亲人的时候会哭会闹,过两天又咧着嘴玩去了,而我却做不到。
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这个故事的主角或许不再是奶奶,也许是爸爸或者妈妈。
此时,奶奶去世带来的困境,或许就不存在了。但是他对自己内心里另外的一些风景感到了好奇。
从转化这个层面来说,心理服务和心理咨询没有差别,唯一有差别的是,心理服务允许我们可以只相遇这一次。
很多人可以通过长程的心理咨询,得到更好的修通,可以获得更多的心灵自由。心理服务则帮更多仍在徘徊和犹豫的人,打开一条门缝,让他有机会看到一束光。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捷径,通往我们内心的路,更是如此。
弄脏,这个词,我也是从费罗的《星际漫游,当代精神分析指南》这本书里看到的。
因为投身动力学派,从经典到关系到自体,这些理论的框架,在我内心有了基础的建构。
所以我有了一点信心,面对不同的来访者,我会迅速去做判断,去给回应。
比起知道的,更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对未知保持好奇,对来访者这个实实在在的人保持好奇。
来访者来到这个场域,他得到聆听和理解了吗?他心灵的困境可以被涵容吗?服务师如何接收和体验来访者的情绪,以什么样的方式还给他。
对来访者来说,他的情绪体验让他痛苦,他不能承受,他要找个人帮他代谢和消化。所以我们要在内心为他们腾出空间,允许自己被他们的情绪情感“弄脏”。
费罗会用 “弄脏”这个词,因为他认为,咨询师必须被来访者的焦虑、委屈、愤怒……所渗透。提醒我们不是无动于衷的分析者,我们也不是高高在上的施救者。
在每一个相遇的“此时此刻”,我们都是局中人,我们可以和来访者去到他内心深处,是因为在那个时刻,我们的情感在互相交织。
一种不可忍受的情绪由来访者带来,服务师只有先接收到,才能通过自己的代谢消化,变成可以接受的感受还给来访者,变成来访者的一个素材。他可以拿这个素材去重新讲叙自己的故事。这就是改变的发生。
从成为UM心理服务师候选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接受了非常密集的严格的训练,而训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把来访者放进我们的心里,如何去感受来访者。来访者的心声真的被聆听到了吗?我们理解来访者吗?
服务师项目上线两个星期以来,我遇见了14位来访者,我紧张过,无力过,悲伤过,焦虑过,愤怒过……
才真的明白费罗说的,我们要保持好奇,保持对未知的敬畏。相遇就是来访者带着他的内心丰富多彩的世界,来碰撞我们内心同样丰富多彩的世界。
碰撞会发生什么,我们不知道,也无法提前预测,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去体会相遇的“此时此刻”。
也许重要的不是我们该做什么食物去喂饱来访者,而是看他带来了什么样的食材,我们选择的只是适当的烹饪手段,然后做成熟菜端给他。每个转化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每每咨询结束,我都感觉从一种似梦非梦的情境回到现实。
梦结束的时候,我从温暖的咨询室出来。迎上这个城市有些凌冽的寒风,我紧了紧衣领,隐入人群。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