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俞已经休学两年了。
两年前,她突然 “犯病”、失踪并尝试自杀。
家人在8天后才找到她,回去又过了一段时间在医院检查出了抑郁症。
之前她的父母,包括她自己都不知道她生病了。后来,他们又辗转求医去了很多医院,较终在一家医院住院观察两个月左右,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而非抑郁症。
双相情感障碍又被称为躁郁症,患病原因复杂,包括生理、环境、心理多方面因素。
躁郁症伴随着抑郁与躁狂。抑郁状态出现时悲观消极,心情低落;躁狂是一种兴高采烈、极度兴奋的状态。两种情绪状态可能交互出现,也可能以躁狂为主。
在一开始,俞俞是基本没有躁狂状态的,更多的是抑郁、嗜睡、失眠、长时间沉溺在幻想世界中,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门也不说话,基本没有情绪波动。
后来,躁狂的状态出现了。那时,她开朗了很多,十分想外出,跟人交流多了起来,但有时会处于一种不正常的兴奋状态,自残、自杀倾向加重,容易受刺激,以及更加容易犯病。
爸妈对她的症状几乎没什么兴趣,那段时间给她较大帮助的,是舅舅。
舅舅提供了财力支持,帮她找医院,带着俞俞尝试各种**方式,例如药物**,还有脑电、电针、心理咨询、电疗等(常规的电击疗法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段)。
“舅舅以前会跟我谈心,不过现在可能也对我有些失望了。”
心境障碍不是靠强大的意志力就可以对抗的,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慢慢恢复。
对她伤害较大的,是父母的不理解,特别是父亲。
“他可能没耐心了吧,他觉得自己做出改变了,但其实只好了一小段时间,之后变本加厉。所以他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我却还没有好,很生气也很无奈。他可能本来就不太喜欢我”,俞俞说。
现在,一有人接近俞俞,她就条件反射地躲开或者攻击、生理上恶心到想吐。其实,俞俞在前段时间通过心理咨询比以前好多了,但现在跟父亲的关系,让一切比以前还要糟糕了……

父母父母一直说的就是,希望她忘记过去,赶快好起来,赶快好起来。
父亲还会经常说一些难听的话:
“你怎么得了这个病?还不是你自己作的,花了我们这么多钱还不快点儿好起来,还把错都推到大人身上。
什么童年,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怎么你就不行?我们辛辛苦苦养你这么多年还有错啦?你就是个没良心的玩意儿,白眼狼!”
听到这大叔想到,普通人或许真的无法理解,每天都要耗费全部的力气努力活下去、在生死边缘死死挣扎,是什么感觉吧。
而且实际上,俞俞的童年并不美好,甚至是充满黑暗的。
6 岁以前,俞俞基本没有见过爸爸妈妈,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小时候也只喝了一个月的母乳,之后一直喝的奶粉。
刚到父母身边时,他们对俞俞还是很好的,但后来有了妹妹,父母好像就没有那么喜欢她了。
“从三年级开始,我爸爸开始打我,因为我吃饭慢、数学成绩不好”。
“我现在很怕黑,晚上必须开着灯,不敢独自乘电梯,因为我小时候经常被关小黑屋或者门外,一般两个小时以上。
我恐惧尖锐的东西,因为我爸爸在我小时候拿带着钉子的棍子打我,我很恐惧”。
那段时间,俞俞一直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她说起一段自己在童年期的 “特别经历”:
“我在对世界认知还不完全的时候,偶然接触到了另一个世界,我一直认为那个世界才是我生活的地方。直到我 12 岁时,我才从别人的行为和对我说的话中,意识到我可能一直搞错了。
于是我努力回归现实,有段时间我很焦虑,寻求各种方法寻求刺激感,但是无论我用多少办法,甚至故意激怒爸爸打我,始终都对这个世界产生不了多少真切感。我和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聊天,都感觉不到真实。
我对那个世界的感情比这个世界更深。我有自杀的想法和举动也大都因为这个。我无法在一个感受不到真实的地方生存以及生活下去。并且我内心有强烈的渴望去那个世界。咨询师说,那可能是幼年的我幻想出来的。”
如果遭受了创伤,人们会幻想出一个美好的世界安慰自己,抑或从自己的身体中 “分离” 出去,甚至选择遗忘这段记忆,避免伤痛。
好在如今俞俞和妈妈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家里其他亲人也给了她很多帮助与支持。
除了寻求心理**等,俞俞自己也经常会做一些事情,来调节情绪。比如看一些书、听歌、画些小画、观察植物和动物、每年冬天的时候她还会种一盆水仙……
俞俞说自己看了很多书,几百本那种。她也会记录自己的一些经历,写下自己的感悟,以及作画、画下自己较喜欢的风景。这些做法都富有强大的疗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