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越爱Ta就越想伤害Ta

或许很多人会疑惑,喜欢她的是你,但伤害她的也是你,怎么能如此“表里不一”呢?这样的情况或许能引起部分同学的共鸣,我很爱Ta,却总是做出让她受伤的事,我们时常迷惑,越爱一个人,怎么就越容易伤害Ta呢?

 

事实上,这个现象已经在研究中得到证明:比起更陌生的人来,对于那些我们较亲密也是较接近(nearest and dearest)的人,我们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它不仅限于爱情,在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爱人、密友之间都经常发生。

 

这种伤害亲密的人的现象称为“日常性攻击”(everyday aggression),它包括两大类表现形式:

一类是直接攻击(Direct Aggression),即直接表现出攻击性的言语和行为,包括大喊大叫、打闹、性虐待等,在Richardson的研究中,男性比女性更多地使用这种攻击方法。

 

另一类是非直接攻击(Nondirect aggression),即不通过正面冲突来攻击。

非直接攻击又分为两种。包括间接攻击(Indirect Aggression),比如散布流言、毁坏对方心爱的东西、通过第三方来施加伤害等。男性和女性使用间接攻击的几率都很大,且都超过直接攻击的使用频率.

 

以及被动型攻击(Passive Aggression),即通过不表达来进行攻击,比如不回短信、不接电话,在事情发生时不出现,不对你的询问进行正面回答等,这种攻击看起来是温和的,但实际上是一种隐秘的情感控制方式。

是什么使得我们不断地伤害那些较亲密的人呢?原因也许在于以下几点。

 

1.面对Ta时,你会做出不会对他人做的事。

当我们身处一段亲密关系的时候,你会对Ta做一些你不会对别人做的事,比如,你在工作中很一本正经,实际上却很爱和Ta玩一些幼稚的游戏;你可能在普通同事、朋友面前是一个脾气很好的人,但却偏偏很爱对自己亲密的人发火。

 

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对Ta的要求和对其他人不一样。比如,你可以接受同事在约会时放你鸽子,却因为男/女朋友看电影迟到而非常恼怒;你在和朋友吃饭时可以让对方随便点菜,但却不能接受Ta点一些你不爱吃的东西。

 

此外,我们会对亲密的人发动攻击,也是因为我们感到这段关系是一个相对安全的领地,更容易让你表达出真实的情绪和感觉。在Richardson针对大学生的研究中发现,他们特别容易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发动直接的言语和行为攻击,表达出自己较真实的想法。这是因为,在潜意识中他们认为自己与兄弟姐妹的关系是基于血缘的,已经非常强大,因此相对来说,进行攻击是“安全”的,即便很激烈,它也不会破坏你们本质的连接。

 

2. Ta会更有可能感觉受到了伤害。

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只是做出了一个平常的举动,并没有伤害对方的意思,却让对方感到很受伤。这是因为你们对彼此来说非常重要,Ta希望对你进行深切的、全面的了解和关心,也会非常在乎你对Ta的看法。因此,你的言辞,或者哪怕是小小的举动,都可能会被Ta做出伤害性的解读,即便这不是你的本意。

 

常见的情况是,你经常加班,回到家很累不想说话,却被Ta认为是受到了冷落和忽视;你只是想认真读完一本书,Ta却觉得你不愿意陪她出行。

 

这都是因为,你在Ta眼中是重要而特别的,当你和他人做出同样的行为时,也会被Ta用不同的方式理解。Ta新换了一个发型,如果只是普通同事投来嘲笑的眼光,Ta可能并不会太在意,至少不会生气;但如果是你表现出不喜欢,Ta可能就会反复照镜子,感到很挫败甚至发火。

而且,你们在生活中在一起的时间越长,这样的事情就越容易发生。

3. 在攻击的背后,我们对这段关系有什么样的期待?

有时候,攻击的产生会反映出你们的关系中更深层次的问题——距离与权力。在任何一段亲密的关系中,无论是父母与子女,还是爱人之间,距离和权力都是关系中都非常核心的因素,它们表现出你们之间关系的平等性,以及谁是主导和控制的一方。

 

攻击的行为往往是关系中存在问题的警报,发出攻击的一方,是在用这种较后的方式来揭示出存在的问题,表达出修正关系的愿望。同时,它也是一种解决方式,当你使用其他方法——关心、爱、沟通都不起作用的情况下,攻击往往是较后的方法。

 

· 攻击可能是你对关系中的距离不满的体现。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都希望将彼此之间的距离调整到较舒服的状态,既能感受到亲密感和归属感,又能获得独立感。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