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聪明人,一样逃不过谣言 | 轻信谣言的心理机制

 
宠物会传染病毒、喝高度酒抵抗肺炎、盐水漱口预防感染、双黄连预防病毒……
 
不要以为笨蛋才会信谣言。
 
情绪不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力。
 
壹心理专家委员会顾问、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仇剑崟,在一次直播中就谈到了怎样做,才不会被情绪干扰自己的鉴别能力。
 
以下是直播内容精华文字版。
 
因为恐惧。
 
新冠肺炎来势汹汹,大家都害怕被传染,都想要及时预防,切断传染根源。
 
所以才会有人从高楼抛下自己的宠物,连夜去药店排队买双黄连,网购鸡用双黄连,甚至连双黄莲蓉月饼都被抢购一空。
 
这些看似不可理喻的举动背后,都是对新冠病毒深深的恐惧。
 
我们都以为,人类拥有理性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但事实上,强烈的情绪会影响这种理性。
 
当一个人极度焦虑时,他的思考能力就会下降,无法判断信息真伪,更不会想着求证。听风就是雨,就连一些基本常识也都抛在脑后。
 
此外,情绪还对人的感知、注意力有很大影响。
 
如果我们一直处在负面情绪中,就会使得我们的注意力去关注一些负面信息。
 
比如,为生计奔波的普通人会更加担心疫情下的经济情况。这时,我们很容易会被经济将更加低迷的信息吓倒。
 
这种恐惧也同样为谣言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1、害怕失去生命

 

每当看到死亡人数增加、病毒传播变得更加容易时,我们都会在头脑中加重一个概念: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人类求生的本能,使我们重视疫情。
 
不管是封城前的逃离,还是为一盒双黄连抢得头破血流,都是为了活命。
 

2、各种不确定性

 

恐惧来源于未知。
 
这种恐惧其实是一种预期性焦虑。
 
就像考试结果要出来的时候,我们就会很焦虑,害怕成绩不理想。但仔细想想,如果真的没考好,其实也能接受。
 
我们怕的只是等待的过程,因为其中充满了不确定。
 
这次肺炎也是同理。
 
最开始的时候,信息并不明确。
 
“否认人传人”、“可防可控”,这些新闻影响了我们对事件的预判。直到确诊人数大增,重症病例出现,钟南山肯定人传人,我们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1 月 23 日凌晨,武汉政府颁布封城命令。
 
此前,我们不知道病原体,不知道传播途径,也不知道治疗方法;没有科普,没有解释,甚至没有心理铺垫的时间,唯见应急措施层层加码。
 
疫情的急速爆发和其不确定性带来的危险感,使我们的恐惧情绪彻底被点燃。
 

3、群体中恐惧的传染

 

在群体中,恐惧情绪很容易传染。
 
当人是个体的时候,尚且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一旦融入群体,这种能力就会消失,转而依附于群体的思考。
 
普通民众聚集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
 
在新冠病毒肺炎防御方法未明确以前,有许多轻症患者去到医院寻求治疗,哪怕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热。
 
他们没想到这时候去医院会造成交叉感染,加重病症,只想到了,“我一定要去最好的医院”。
 
这是人性的本能。个体会优先局部利益,做出对自己而言的最优决策。
 
于是,大量患者涌向医院,消耗医疗物资,优质资源被挤兑。前线物资的缺乏更加深了民众的恐惧心理。
 
灾难面前,我们的焦虑和恐慌,其实是一种本能的防御机制。
 
遇到危险时,我们会进入一种非常警觉的应激状态。这种应激反应对我们的种族保存有重大意义。
 
人类是从丛林走向文明社会的,其中有许多未知的危险。为了生存,我们需要对危险做出判断:战斗或逃跑(fight or flight)
 
比如,迎面跳出一只老虎。
 
这时,就算是武松,第一反应也是害怕。普通人更是连想都不用想,恐惧直击天灵盖,撒腿就跑。
 
但如果是一个情绪系统出现问题的人,则会对花更多时间判断情况。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就会被老虎一口吞下。
 
把背景换到当下。
 
这次疫情中,大部分人都十分重视:戴口罩、勤洗手、不出门。不仅严格要求自己,每天还换着花样提醒父母亲朋。
 
但也有人对此完全不在意。他们从不进行自我防护,随意外出,无所畏惧。不仅自己容易中标,还有可能影响到周围的人。
 
由此可见,恐惧心理可以提升我们的警觉度,积极应对危险;而另一种反应的人麻痹大意,很可能成为疫情下的牺牲品。
 
恐惧虽然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机制,可一旦过度,也会带来危害。
 

1、免疫力下降

 

研究表明,当人长期处于负面情绪,或负面情绪太过强烈时,人的免疫功能就会下降。
 
一些抑郁症、焦虑症病人,不仅情绪有问题,免疫功能也不好,特别容易感冒,或罹患其他疾病。
 
疫情当前,我们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身体免疫力。
 

2、采取不恰当行为

 

近日有这样一则新闻:
杭州一市民为了消毒,用酒精擦拭头、面、颈、四肢及衣物表面,酒精在电暖气的作用下遇热挥发,引燃衣物,导致头面颈、四肢、呼吸道等多处火焰烧伤。
 
恐慌下,人们会忘记一些基本常识,采取的防护措施欠妥,最终伤害到自己,得不偿失。
 

3、导致惊恐发作

 

心理求助热线接到一些电话:
有些人开始出现疑病,胸痛胸闷,头晕乏力,必须要去医院检查自己是否患了肺炎。但做完 CT 后,发现各方面指标都正常。
 
这完全就是心理问题。
 
强烈的恐惧和焦虑导致身体不适,加上特殊时期对自己的身体过度关注,这种不适感就会放大。甚至导致惊恐发作,心跳加快,胸闷气短,偶尔还会有濒死感。
 

4、继续传谣

 

恐惧是滋生谣言的温床。
 
我们被恐惧裹挟着,失去了判断能力。看到肺炎相关,不管真假,只顾转发。
 
而每一次不实消息的传播,都是为谣言“再添一把火”:
这么多人都转发了,那应该是真的吧?
 
如此一来,信的人越来越多。各路信息混杂在一起,真真假假难以分辨。这种信息的不确定把恐惧推向了更高峰,进入下一个恶性循环。
 

1、坚定信念,相信政府

 

信心很重要。
 
我们要相信前线的医护人员,相信疫情可以得到控制。
 
尽量从官方渠道获取信息,不传谣不造谣,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2、接纳负面情绪

 

面对疫情,恐惧、愤怒、悲伤,都是正常的。
 
不要因为这些情绪都偏向负面,就过分责备自己。
 
去接纳它们,也接纳有负面情绪的自己,然后冷静地,理性应对。
 

3、分散注意力

 

居家隔离时,不要老是关注疫情,也要把注意力分散到其他地方去。
 
你可以多多关注自己:放松心情,适当健身,科学饮食,提高免疫力。
 
如果平时太忙,就好好利用这次长假,去做你一直想做,但没有时间做的事。
 
也可以联系朋友,跟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或陪伴家人,弥补不常在家的遗憾。
 

4、寻求帮助

 

如果以上这些方法你都尝试过,却依然感到恐慌和身体不适,那就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了。
 
及时拨打心理求助热线,避免心理问题进一步恶化。
 
最后
 
或许,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力量真的很小。除了居家隔离外,为抗疫做不了什么。
 
但在特殊时刻,保护好自己,就已经是为国家做贡献了。
 
调整好心态。这场战“疫”,我们能赢。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