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公相差16岁,应采儿凭什么爱情事业双丰收?(1)
1.
要钱、要爱,你只能选一个
当当当,应采儿生二胎了。
应采儿爸爸兴奋地发了条微博,“添了一个小弟,大哥就名副其实了,虽说是新添小弟,但他是大哥的小弟,并不是我的小弟,而我,本来伺候一个大哥,现在要伺候两个大哥了,这就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围观的吃瓜群众都看懵了。
不管应爸操作如何,有一个细节是毋庸置疑的,微博里那个笑得比花儿还灿烂的应采儿,是爱情事业双丰收的人生大赢家。
如果你还记得陈小春演唱会上唱《相依为命》时,“你不放下我,我不放下你,我想确定每日挽着同样一双手臂”,应采儿在观众席上的搞怪互动;
如果你还记得综艺《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应采儿和陈小春这一对充满烟火气的夫妻相处,你肯定会情不自禁地感慨,相差16岁的“山鸡哥”和“大哥的女人”是真甜。
很多人都觉得,应采儿现在的幸福和家庭教育对她的影响不无关系。
在一个访谈中,应采儿说:
“我爸他跟我讲过,要钱、要爱,你只能选一个,你不可能两个同时拥有。如果你要爱情,你就不要在乎钱不钱,如果你希望的是面包(钱)的话,那你有些东西就要看淡一点。后来我选择了爱情,但因为我旺夫,所以我把面包又带回来了。”
父母都希望子女过得好。相比较有些因为男方没房子或者女方没正式编制父母就反对的婚姻,应采儿的爸爸可以说是一股清流了。
其实与24岁的应采儿相恋时,陈小春已经40了,在娱乐圈也沉寂了很多年。而且在2010年以前,除了那种大红大紫的明星外,哪怕是稍微有点名气的演员歌手,也赚不到太多钱。
所以应爸允许自己的女儿选择爱情,放弃面包,令人动容。
为什么应爸这么肯定“面包、爱情,你只能选一个,你不可能两个同时拥有呢?”
2.
“吃鲫鱼挑鱼刺不行”症
这个疑问让我联想到一个成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仔细体会一下,这种不可兼得的感觉就像是令自己爽的东西被关在四四方方的小盒子里,四面是铜墙铁壁,没有半分的容纳性和弹性,吃下去一个就要吐出另一个……
在这份感觉上进一步延伸,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似曾相识。
我母亲有一个特点,就是她每次但凡是吃鲫鱼,就会卡到鱼刺,屡试不爽。所以到后面,她自己做了色香味俱全的红烧鲫鱼,只能是便宜了我们,她自己却是很少动筷。
一开始我很纳闷,因为我吃鲫鱼100次里面也很少会卡到1次。怎么到了我母亲那,就这么艰难?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认为我母亲在吃鲫鱼的能力上不行,所以她只能放弃。但是精神分析却可以给到一个更为独特的视角,即她可能是为了让自己不能享受吃鲫鱼的快乐,所以让自己有了“吃鲫鱼挑刺不行”的小毛病。
这么奇怪?
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我母亲从小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吃饱饭都是一个问题。家里但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好菜,比如鲫鱼,那也是招待客人时才有的稀罕物。每当小女孩的她伸出筷子想要尝一块鱼肉时,就会被她爸沉下脸偷偷地踢一脚,懂事的她就怯生生地缩回了手。
她知道,爸爸是在告诉她,这些是给客人的,她不配享用。
后来小女孩长大了,自己做了母亲,也有了孩子。生活条件的好转,让她可以随时做上一桌丰盛的大鱼大肉,但是她的心里有一个部分却一直卡在那个“夹好菜时被爸爸沉下脸踢一脚”的小女孩。
所以当她吃鱼时,她可能会有不熟悉的感觉,会感觉到恐惧,这样会被爸爸骂认为是不懂事。同时她也会感觉到一些羞耻感,自己会不会要的太多?爸爸会不会因此不喜欢我?
这份固着下来的恐惧感和羞耻感,让她在现实生活中向外表达需求时缩手缩脚。除了在吃鱼时卡到鱼刺外,还迁移到了生活中其他的方面,比如更多的漂亮衣服、更舒适的生活、更多的钱。
这便是弗洛伊德所说的俄狄浦斯(俄期)冲突了,对父母过度的认同。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