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33岁,省钱省出3栋楼(2)
毕竟“省钱焦虑”总比“缺钱焦虑”要好。倘若陷入缺钱焦虑,你就得担心自己有没有食物,有没有衣服穿,明天还有没有地方住,花在长远规划上的时间就会被挤占。
省钱焦虑实际上就是提前化解这部分焦虑,把更多精力转向其他方面。合理利用“省钱焦虑”,从某种程度是在提醒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精力。
之前很流行一个段子,说一个人天冷被冻感冒了,思考该买羽绒服还是感冒药?结果他选择买感冒药,理由竟然是买什么羽绒服,大几千块钱,感冒药才几十块钱,还是买感冒药划算……
生活中有太多像感冒药这种临时开支。这会让我们陷入缺乏掌控感的状态,会感觉自己没有行动的余地,想法和力量没有地方可以施展。
研究发现金钱可以给人带来激励作用,让人们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因为金钱本身能让人们实现目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就意味着手里有钱可以不用事事求人、依赖他人的帮助来满足自己想要完成的心愿。这种对于金钱的信念可以增加人们的自我效能感。
也就是说,“省钱焦虑”是在提醒你,再不存钱你的生活质量可能会下降,甚至开始失控,在没有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之前,你得赶紧把掌控感拉回自己手中。
说到底,省钱还是为了让自己过得幸福,但省钱焦虑过头的时候,就会错过很多幸福。
杭州的林先生和妻子结婚快五年了,妻子花4个月工资买了一个2万的包让他大吃一惊。林先生还通过媒体对妻子喊话:你每个月工资拿到手5千不到,咱们家没有这种能力。
妻子表示太心寒了!“从谈恋爱到结婚八年,没伸手问他要过一分钱,他也从来没有送过我一个超过700元的礼物……”
虽然说金钱观的差异可能没什么对错之分,可省钱这件事一旦涉及到和伴侣的日常生活,就可能影响我们对亲密关系的满意度。
同样都买个包的钱,丈夫觉得是浪费,妻子觉得是表态。什么钱该省,什么方面的开销需要大方一点,如果没有两个人的共识,一番好意可能会被误解为吝啬、乱花钱。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崔维斯·卡特和汤姆·基洛维奇发现,与花钱买到的东西相比,花钱的过程其实更让人开心。而且花一些无用的钱,也能让你快乐,虽然看上去似乎没赚到什么。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则发现,花钱买礼物送人、者捐款做善事,不仅能让人更快乐,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如果你对为钱焦虑这件事感到焦虑,那你大可放宽心,几乎每个人都在为钱焦虑。《2017国民财富焦虑量表》发布的数据显示:2000多位受访者其中17.6%的人处于财富层面的低焦虑状态,78%的人处于中度焦虑水平,4.4%的人处于高焦虑状态。
只是大家为钱焦虑的时间、数量不一样罢了。
如果你正在为省不下钱而焦虑,那也没关系,说明你仍然在一个向前的、积极的方向上前行。
要接受自己对于金钱的需要,更要接受金钱带来的焦虑。但重要的是,不让金钱带来的焦虑破坏了自己的生活。
这也是自我接纳重要的一部分。
毕竟省钱的最终方向,一定是让自己过得更好。
[1]Tang T, Weatherford E J.Secondary vocational business studentsethical decision making [ C] .Atlanta:Paper to be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Academ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1997.
[2]Agata Gasiorowska,Tomasz Zaleskiewicz,Pelin Kesebir. Money as an existential anxiety buffer: Exposure to money prevents mortality reminders from leading to increased death thoughts[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18,79.
[3]亨利·克莱·林德格瑞.大期待 —金钱心理学 [ M] .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1 .
李原.不同目标追求对幸福感的影响[J].青年研究,2017(06):58-67+92-93.
[4]常若松,王馨竹.大学生金钱态度的跨文化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01):48-53.
[5]杜林致,乐国安.国外金钱心理研究综述[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61-65.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