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人我之间』第六章 心理机转26


八、发展出完整的客体关系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

    老子 道德经

   

自我终究会整合自体表象好与坏的部分与客体表象好与坏的部分,当全好与全坏的自体影像被放在一起,就称它为发展出客体恒久性(object constancy)。同时全好与全坏的自体影像聚合在一起,所以认同得以稳固下来。我们可以认为自己基本上是善良的,不过我们也承认会有些比较不好的特质。同样地,我们感受到客体基本上是好的,不过也同时会有不好的部分。这个世界不再是非黑即白。由于这种新的整合,而使分裂的客体关系让位给完整的客体关系。

 

M.W.,一位二十八岁的心理师,向她的治疗者报告前一天晚上她觉得有多么绝望与哀伤。她原本是一位活泼、自信、眼光伶俐的女性,在决定离婚后开始了治疗。她描述自己有多孤独而且陷入绝望。她被人撵走并且觉得哀痛。更糟的是,她觉得自己是个坏人。在这次治疗中,她痛苦地啜泣着,泪水弄花了她脸上仔细化的妆。在她停止哭泣时,她说,“当我那么难过时,我会恨自己。我很想一根接着一根地抽烟。我很想整天抽烟,抽到我的肺都变黑,然后从里面把我自己给烧光。”突然,她停了下来摇一摇头,以她特有风格的方式微笑着。她的洋洋得意又回来了。“我想我并不是真的这样觉得,”她自嘲。

 

她的治疗者只是评论说,“刚才就是你说的。”

 

她沉默下来。她不再觉得绝望或是愉悦。“我想我的确是那么想的,”她说,“我想在某个程度上我的确这么想过,不过我有时也会觉得不错。”接下的时间里,她既平静,又会自我反省且深入地探讨自己的绝望、愤怒与失落,同时也讨论到快乐、坚强与坚持。把好与坏、悲伤与快乐放在一起,表示她发展出更为整合的自体影像以及更为整合的自体与客体关系。                                                  

B.G.,一位有着变动的身分认同、兴趣、信仰与朋友的三十岁男性,在这两年的治疗中,开始将他自体与客体影像组织成全好与全坏单元。他有时描述自己的母亲是个固执、冷漠与排斥他人的人,她对于自己的美丽与清楚地了解家庭状况要比孩子在情绪上的安适与否来得更有兴趣。他透露出想用毒药或饥饿杀害她的幻想。其它时候,他会想搬到母亲家中,这时她是个聪明、有钱、有意思的女人,可以让他丰衣足食。他用早期文艺复兴的十四行诗来描写一位理想化的女性,并且搜集罕见的情诗版本,有些还送给他母亲做为礼物。

 

在转移关系中,他多数时间里理想化了他的治疗者,同时间则毁谤了其它的专业人员。当治疗者去渡假时,这种倾向有了转变。他认为自己没有得到任何协助并且变得想自杀。

 

患者缓慢地发展出对周围的人较为整合的感觉。在过去三年治疗的后半段——有好几个月的时间,那时间里他会对治疗者十分生气,好像治疗者做什么都不对。有一天他说,“似乎我这几个月来都和你对立。我要克服我自己心理的争斗。我一向认为你好像是上帝一般,不过你不是。你只是一个凡人,和其它人一样。对一个我很在乎的人这么生气,有点令人悲伤。你帮过我。我想我会这么生气是因为你没有办法帮我把事情变得容易一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