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人我之间』第八章 精神分裂症3


从下面这个个案,我们可以看到原发性思考流程中,自体他体混淆导致怪异行为的例子:

 

一个四十八岁的女人,在她苍白的红发上,用发夹夹了一个铝片。一个内科住院医师用手肘轻推他的同伴,“精神分裂,”他说。他有些轻率地从她那不寻常的衣着和举止推断她有思考障碍。

 

当精神科住院医师来检查这个个案时,她解释说有不想要的思考传入她脑中已经有好多年了。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因为她发现了解决之道一一用铝片来把那些不要的想法反射回去,她已经能够有一个更稳定的生活了。

 

当她在说明自己的不寻常行为背后的思考时证实了住院医师的假设,即认为她奇怪的行为反应了精神分裂症的自体他体混淆。她相信她不要的思考是来自她之外,所以试图在头上摆个金属片来把它们赶走。以原发性思考的角度,这道障蔽可以看成是一个象征性的尝试,用来强化在她自己和外围世界之间的错误界限。在所有不寻常的精神分裂行为和言语中,类似的自体——客体混淆随处可见。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包括了自体一客体的融合(fusion)和碎裂(fragmentation)两者。幻觉彷佛是从客体而来,与幻想有关的知觉。这种自体他体混淆总是伴随着碎裂,因为属于自体的幻觉被分裂开来并且被经验为不是自己的。妄想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在运行。在此,想法和外在事件混在一起了。这包括自体他体界限的模糊,也包括自体被分裂成几个被经验为自体和几个被投射到客体世界的不同面向,怪异的言语和行为也涉及原发性思考流程的融合和碎裂。

 

因为各种精神分裂症状可以被看做是来自与共生和孵化期婴儿类似的自体他体融合和碎裂,这些疾患被放置在发展系谱中的那个阶层上。一些学者(Mahler 1952,Rinsley1972)描述过他们所称的共生式精神病。然而,把精神分裂放在发展的共生阶段,并不意谓着对精神分裂个案而言这些课题和婴儿期完全一样,也不代表精神分裂个案从未超越关系中的共生阶段。这不必然要推论说他们在疾病发作前的适应只是“彷佛”( as-if )或只是假性适应( pseudoadaPtation )。有些精神分裂个案在青春期以前有一个足够整合的人格是完全有可能的。他们可能是在后来得到一个大脑的疾病,影响了他们的整合性自我功能。剥夺了他们原有的、足够分辨自体和客体的能力以后,他们可能会沿着共生的路线退化和重整,以处理融合和分离的原始课题。因为他们是成人,有着成人的性和攻击兴趣,他们有怪异的共生现象,颇为奇怪地类似但又不同于婴孩的共生。

 

其它有先天性轻微脑部功能异常的精神分裂个案(Hartocollis 1968,Bellak 1979,Hamilton and Allsbrook 1986)可能适应得很好,直到他们面临青春期对抽象思考的需要以及模糊的性和竞争关系。在此时,他们还要面对与家庭的分离,所有这一切都在同一个时期加在一起,这可能会压垮了他们脆弱的整合性自我功能。这群个案可能占精神分裂症个案中的最大部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