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男人戒抽烟,女人戒唠叨,哪一个更难?

多年前盛行的梗“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道出了男人抽烟,抽的除了烟,还有很多东西隐
藏内里的事实。

虽然男人是抽烟大户,但对抽烟这个话题的兴趣和讨论,恐怕女人远多于男人。因为男人多认
为抽烟理所当然,没什么好讨论的;而女人不懂那感觉,正因为读不懂,但又和自己息息相关,
所以一直孜孜不倦地尝试去读。

很多女性有这样的命运:父亲抽烟,母亲厌恶、唠叨父亲抽烟一辈子,自己也认同母亲的观点,
意识上想找个不抽烟的男人为伴,但又往往事与愿违,总是遇到抽烟男人。两人刚一起时,男人
下决心戒烟,女人信任男人,认为一切会天长地久,直到某天女人通过蛛丝马迹发现男人偷偷复
吸。接下来,抽烟便成为了婚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话题。女人成功复制了原生家庭中父母亲的相
处模式:丈夫抽烟,妻子厌恶、唠叨丈夫抽烟一辈子。

这样的女性命运,让我不由想起一句话: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如果抽烟在女人眼中是一种“坏”,
那么一个总是遇到抽烟男人的女人,很可能潜意识中就是要找个坏男人来爱,然后借抽烟的话题,
和这个坏男人纠缠一辈子。

很多女性会问:男人抽烟,到底是为了什么?烟,对于男人,究竟有什么魅力?

也许你会说:“不就为了提神嘛,尼古丁上瘾呗。”没错,尼古丁进入身体,可促进多巴胺的分泌,
使人产生愉悦的满足感,经多次作用,大脑形成“奖赏回路”,使人不得不通过吸烟来满足快感。

这是生理上的解释,那心理上呢?有没有想过,男人抽烟,也有诸多心理因素作怪。


1.男人抽烟如同女人絮叨,过的是奶瘾

这是心理学上对抽烟行为的传统解释。著名心理学大咖弗洛伊德本身就是重度烟民,其将抽烟视为
攸关性命的嗜好——抽是死,不抽也是死,倒不如痛痛快快地抽。

弗洛伊德认为,人在婴儿时期必须依赖母亲的乳汁存活,口部是这个时期力比多满足的中心区域。
倘若这时通过嘴巴摄取营养、延续生命的愿望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将导致“口欲期固着”。这种固
着继而导致成长过程中对爱之替代性满足的不懈追求。

简而言之,就是像儿时吃不到奶一样,嘴巴寂寞了,难受了,于是就开始烟雾弥漫了。含着烟,就
像含着母亲的乳头,刺激嘴部肌肉和神经,烟雾吸入的过程就像奶水吸进嘴巴的过程,瞬间满足。

曾听说有戒烟糖一物,想抽烟时含嘴里替代烟,有助于缓解烟瘾。也有听说为了戒烟,拼命吃甜食,
较后从“烟铲”变为“肥胖症”,委实左右为难。糖、甜食就是烟的替代物,但这些都和尼古丁无关,而
与嘴巴的满足感相关,抽烟是口欲期固着一说不无道理。

这和很多人有暴饮暴食的习惯类似。有时我们明明已经很有饱腹感,但仍肆无忌惮地吃吃吃,主要
就是因为肚子饱了,嘴巴没饱,通过退行到婴儿期的方式,满足口欲的需要。
另外,许多女性有絮叨的习性,这也可以解释为口欲期固着的表现。说话和进食一样,必须通过嘴
巴实现,而通过话语“虐待”他人,有如婴儿通过嘴巴“虐待”妈妈的乳房,不停地索取乳汁。

所以,当男人抽烟,女人在旁边balabala时,我们可以想象两人用各自的方式相互吸乳、彼此喂哺的
画面。假若能想象并接受这个真相,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男人的烟瘾和女人的絮叨。

2.跟爸爸一样抽烟,才是一个够man的男人

这个其实也好理解。出于传统和文化的沉淀,在大部分人眼中,抽烟是男性的特权和象征。虽然也有
部分女性烟民,但一说到抽烟,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大都是男性形象。

我一位朋友的丈夫,婚前承诺戒烟,婚后几年一直没有吸。直到一天晚上,朋友发现丈夫坐家门口抽
烟。朋友*反应问“你怎么抽烟了?”丈夫淡淡地说:“我觉得这样才像个男人。”朋友听了几乎瞬间落
泪,形容那一刻只想给丈夫一个抱抱。

原来,那段时间,朋友丈夫失业了,靠妻子在外打工勉强维持家庭,他认为男人就应该出去赚钱养
家,而不是这样“吃软饭”、窝囊废,故自恋受挫,郁郁寡欢。所以,他希望通过做点什么(例如抽
烟),来抵御自己不够man的挫败感。

抽烟这个行为,有男性身份认同的味道在里面。一个抽烟男人,其父亲一般也抽烟。其正是通过抽
烟来完成向父亲、向男性身份的认同。

身份认同,这是人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任务。它是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合理分配,
亦即把每一个人放在其该处的位置上。其中较大而又较合理的分配莫过于把人分成了男人和女人两
种身份。如果一个人在这种性别认同的道路上受阻,其在社会适应系统上很大可能会受挫。

所以,男人抽烟,有时只不过是想证实自己,证实自己跟自己爸爸一样,拥有男性的特质,可以保
护女人并改造世界——这是所有男人天然拥有的狂野自恋。但也许正因着这种自恋,人类的进步得
以推动。

(未完待续。。。)​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