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的焦虑,在于你只看见了自己,而不是孩子
1.
去朋友家做客。
她家有个快两岁的小男孩,吃午饭的时候,她跟前跟后的喂饭,各种哄各种骗,我大约听她说了几十次,再吃一口,再吃一口,再吃一口。喂得小男孩,从心不在焉到烦躁不安。
我开玩笑说,我这次回去,你这个“再吃一口”,肯定能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她一听,噗嗤一声,笑了。

2.
她有点不好意思的问我,她是不是太失败了,孩子吃饭这样简单的事情都处理不好,因为吃饭的事情,已经冲孩子发过n次火了,软硬不吃,就是不听话。吃饭跟打仗一样艰难。
我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喂饭?
她说: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如果不吃好,会影响身体和大脑的发育。所以不敢掉以轻心。
“我怎么觉得,这样做,会主动破坏孩子跟食物之间的关系呢。把用餐的美好的体验几乎变成了一个家庭暴力的现场。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坚定地相信,孩子什么时候吃,吃什么,吃多少,都应该由我们来决定,本质上我们就是在跟孩子争夺他的控制权。
多少餐厅里都残留着母亲的呵斥声:你到底还吃不吃?再吃一口!快张嘴!这样不吃,那也不吃,你要吃什么?!实在有点败胃口。
食物不仅仅是健康的需求,食物更是舒适和愉悦的来源。如果一个人与食物之间的关系搞坏了,就失去太多的生活乐趣了。”
她愣了一会,再问:“难道就由着他不吃吗?随便他自己?”
“至少,不要逼着孩子吃东西。因为喂养是体验亲密的契机,是让孩子体会温暖和幸福的时刻。孩子厌食拒食,都是体会到了孤独感,因为我们通过喂食把他推开了。他快两岁了,他喜欢吃什么,吃多少,我觉得他可以自己做主。”
她若有所思地停顿了一会,说,所以他现在用餐习惯不好,跟我的喂养方式不对有关系。
我诚恳地回答:有直接关系。
3.
接着她又抛给我一个新的问题,关于两岁孩子的如厕训练。(真的是请我来吃饭的吗?!)
她说这个话题更让她焦虑,因为小区的很多同龄的孩子,甚至很多比他小的孩子,都已经学会了自己坐小马桶,但是他现在还脱不掉尿不湿,要不就会弄脏衣服。
我说,这个我也没有办法,因为我们家的孩子一岁半,我还没有开始训练大小便。
她有点吃惊,说一岁半的孩子,可以训练了啊,我们家现在还没学会,但是别的宝宝都学会了,我都担心我们家宝宝是不是比别人慢半拍,好像显得比同龄的孩子接受能力差一些。
我如实交代:我没有训练,是因为我感觉她们好像还没有准备好。我想坚持以孩子为中心的如厕训练,等她们给我信号,告诉我她们准备跟我一起分享这件事情。她们准备好,才是这件事情可以开始的理由。
“那怎么才算准备好呢?”
“等她们主动来向我示意,她们需要我的帮助,等她们来我跟前,拉自己的小裤子,拉我的手。”
“你不会焦虑吗?等孩子两三岁,就你家孩子还带着尿不湿。”
“不会啊,因为如厕是孩子的一件大事,对孩子的控制能力要求比较高。不应该是为了大人的面子和方便而开始,而要去尊重孩子自己成长的节奏。”
她说,那我也不急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