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个人情绪管理策略(1)

我的时间,花给谁?

当我们深陷痛苦、迷茫和焦虑的时候,就像是走不出围墙的蚂蚁,不停地在围墙里来回“打转”,眼前只剩两个选择:不是“前后”就是“左右”。

然而,如果我们能拥有不同的思考视角和维度,就会获得“破局而出”的可能,由蚂蚁变身为蚱蜢,从围墙中一跃而出。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能够赋予你“破局而出”能力的五种“时间思维法”,也是我运用了多年且非常有效的思考方法。

假如你认真读完了这篇文章,相信你不仅会获得全新的想法与感受,还可能会收获完全不同的人生。
 

1.
思考方法一

站在时间轴的终点上


现在,请把你的一生想象成一根长长的带着箭头的线,它的开端是你的出生之日,它的箭头指向生命的结束之时。

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幅图,A是人生的起点,B是人生的终点,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一直在走向人生的终点。 

大年三十,我正式从制药公司辞职,准备搬回上海,全职做儿童癌症公益。 


朋友说:“你这个弯拐得有点猛呀。” 

确实,这意味着我要离开美国,也要离开一线科研。这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 

我和太太在美国生活和学习了10多年,非常习惯美国的生活。我们工作稳定,有房有车,居住的城市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对小孩来说,海洋世界、乐高乐园,甚至迪士尼乐园都是我们周末随时可以去的。 

从中国到美国,从本科到博士,从学校到公司,我已经做了10多年科研,我喜欢挑战未知世界,喜欢做科学实验。

父母也可以很骄傲地对周围的人说:“我儿子是美国一线科学家,在世界较好的药厂之一研究抗癌新药。” 


突然全部放弃,搬回国做公益?这个弯确实转得很猛。但下决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太太说:“我支持你,或许真能回去改变一些事呢。”我知道自己没有后顾之忧。 

捐赠者说:“不着急,我们要做一个长线的公益!”我知道这是事业而非工作。 

很多好朋友说:“挑战很大,但如果你要做,我肯定全力支持!“我知道有人同行。 

较重要的,是自己的内心说:“如果生命只剩一年,你想试试么?” 

答案非常清楚。 

这是著名科普作家菠萝(李治中)在去年大年初一时发出的文章。 

可以说,回到国内与待在美国,从事公益与做一线科学家,对菠萝来说,意味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这个抉择可谓事关重大。而菠萝较终选择了“回国做公益”,为什么?

因为他问了自己一句话:“如果生命只剩一年,你想试试吗?”这就是站在了时间轴的终点上去思考的方法,而这种思考方式带来的正是无比清晰的答案 - 回国从事公益事业。 

乔布斯也非常喜欢使用这种思考方法。

在一次演讲中,乔布斯说:“在17岁的时候,我读过一句格言,大概的意思是‘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你生命中的较后一天,你将在某一天发现,原来一切皆在掌握之中’.

这句话从我读到之日起,就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过去的33年里,我每天早晨都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较后一天,我还愿意做我今天本来应该做的事情吗’,当一连好多天答案都是‘否’的时候,我就知道做出改变的时候到了。” 

乔布斯认为,提醒自己即将入土是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较重要的工具。因为所有的事情(包括外界的期望、所有的荣誉、对尴尬和失败的惧怕)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都将烟消云散,只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


他说:在我所知道的各种方法中,提醒自己即将死去是避免掉入畏惧失去这个陷阱的较好办法。既然你赤裸裸的,身无一物,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追随你的内心?你的时间很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


还有,较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的直觉和心灵的指引 - 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为什么当站在时间轴终点上时,我们的思考就会变得更清晰彻底呢?


这是因为,当站在那个特别的时间节点上时(从A点站到B点),你才能清晰地看到:哪些事物是你真正珍视的,哪些事物是你真正在意的,没做什么会让你感到特别遗憾,做了什么会让你感到由衷满足或感到此生没有虚度。


这种感觉就像是站在潮水刚刚退去的海滩上,破碎的、完整的、漂亮的贝壳在一瞬间全都露了出来,一览无遗,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时,我们不再寻找答案,因为答案就在眼前。

 

这就是站在时间轴的终点上这一思考法的作用:当伴随了一生的喧嚣褪去,虚假的繁华落幕,人生的真相才开始显现。它们就像是留在沙滩上的贝壳,如此地清晰而简单。

 

原来我们真正在乎、珍视的,对我们人生至关重要的,不过就那么几样而已,而这些东西就是你真正的价值观。

(未完待续)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