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自我认识与亲密关系(2)

当人体验到适中的压力的时候,

容易出现内在成人。

内在成人比较独立,喜欢做事,

有很多梦想和兴趣。

当内在成人人格占主导的时候,

你会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有很多斗志,

想做很多事情,有很多梦想,想去自我实现,

想去学习技能,想去环游世界。

 

你是个独立的个体,能独自完成好多事。

这时候你想跟他一起

去探索,去分享,去连接。

较讨厌被烦,被控制,被依赖。

 

这时候的你较渴望对面的人三观一致,

拥有共同兴趣和话题。

 

但不一致也没关系,

因为你的世界丰富多彩。

爱情,只不过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时候你对关系有一定的容忍度。

适度的索取可以被接受,

适度的付出可以被接受。

但超出了某个度的时候,就会觉得好累好烦。

因为这时候的关系并不是较重要的,

梦想、事业才是。

 

 

两个人的身体在一起,

其实就是六个人交替在一起。

 

当内在父母遇到内在父母,

两个人相互体贴,相互欣赏,

相互照顾,相互滋养。

这时候的两个人是幸福的。

 

当内在父母遇到内在小孩,

一个人会去照顾另外一个人。

一个需要,一个被需要,

这时候他们彼此之间也很满足。

 

这时候感觉遇到彼此真的是幸运的事。

觉得你这么可爱,余生一定要对你好。

 

当内在父母遇到内在成人,

一个人会默默去支持,

另外一个人追求自己的梦想,

发展自己的事业,也很好。

 

当内在成人遇到内在成人,

这时候他们是两个有梦想、想法的人。

他们可以一起闯荡 ,彼此分享。

也可以彼此独立、互不干涉。

这时候他们是平静的、协作的。

 

当内在成人遇到内在小孩,就比较糟糕了。

一个人想安安静静做自己的事,

一个人总是去打扰。

 

当内在小孩遇到内在小孩,就更糟糕了,

这时候的他们彼此都是匮乏的。

 

彼此索取,彼此给不出,

彼此冲突,彼此伤害。

这时候的他们,

看不到对方同样很虚弱,同样很需要。

他们会把对方想象成父母的模样,

拼命想去获取自己想要的乳汁。

 

这时候就是想删微信,想换人。

好的人那么多,为什么你这么糟糕。

 

所以两个人从来都不会真正无聊。

6个人随机、交替玩cosplay啊。

有时候激动,有时候平静。

有时候失望,有时候开心。

有时候伤害,有时候滋养。

有时候觉得他很适合,有时候觉得想让他滚。

 

 

就像《柒个我》里,

白欣欣面对同一个身体:

 

你是沈亦臻,还是崔皓月?

 

你在不同的时间里,会有不同的感受。

因为你在不同的情境里,会有不同的人格。

 

就是会有时候觉得很需要一个伴侣,

有时候觉得一个人也挺好的。

 

较理想的状态就是:

 

 

当我的内在父母人格出来的时候,

他可爱一点。

当我的内在小孩人格出来的时候,

他有爱一点。

当我的内在成人人格出来的时候,

他兴趣一致。

 

遗憾的是,你对一个人的感受会经常有变化。

但是你们的状态却不能经常变。

 

在一起就是在一起,分开就是分开,

一个人就是一个人。

 

你可以选择单身,

或者选择结婚,或者选择分开。

但是你要知道,完美的状态并不存在。

每一个状态里,都会有满足感和痛苦感。

 

不一致的时候,你就需要接纳:

 

这,就是人生。

好的时候,享受。

不好的时候,忍受。

 

 

当然也有调节的办法。

 

当内在小孩人格出来的时候,

你要知道你此刻顶着的是个成人的身体。

你需要去表明你宝宝的身份。

 

你可以去直接表达你的需要:

此刻我是个宝宝,你是否愿意满足下我?

 

而不是要假装是个很凶的大人,又凶又闹。

这样你的得到,就更有效率一点。

 

当他此刻也是个宝宝的时候,

这是没办法的事。

 

你需要明白:

人没有办法所有时候都被满足。

 

当对方和自己都无能的时候,

每个人就都只能为自己的需求负责了。

不能被满足的时候,只能哀悼,

或者去想别的办法。

 

当内在父母人格出来的时候,

你可以直接去表达爱:

此刻我很想爱你对你好一点,

你希望我为你做点什么?

 

而不是像个盲目的父母一样,

闭着眼付出很多,却不被对方看见和接受。

这样你的付出,就更有效率一点。

 

较重要的是:

感受是会不断变化的。

 

看着它变化就好,

别因为追求完美状态而冲动。

当你真想冲动踢了谁,

记得先来找我啊啊啊啊。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