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让孩子学会处理情绪

情绪关系到孩子很多层面的学习、跟别人的互动、甚至是影响自己的行为。

在孩子的发展的过程中,家长有必要花时间教导孩子学会面对及处理情绪问题。


学习情绪有很多方面,要从较基础的练习开始——

 

先让孩子能够辨识情绪


 首先 


让孩子学习辨识他人的情绪


而不是自己的

 

原因很简单,换位想想你就知道了——感受是一种抽象的、看不到的东西,对小朋友来说,他们看不到自己的情绪,因此要从看他人的情绪“长什么样”开始,根据别人的肢体语言、表情、声调等等方面去观察,辨识出他们的情绪。有一些小朋友甚至可以从观察他人之后了解到,原来自己也会有一样的情绪。

 

此时也许很多家长禁不住会问了:

“我家孩子会观察吗?”


对此,我的建议是:

“如果孩子缺乏观察力,那么此时的他可能还不太适合去学习情绪。因为他连看别人都困难,就很难从别人的身上去学习辨识。”

现在国外做了很多研究,发现很多患有自闭症的小朋友对人脸表情的识别是有困难的。


因为情绪是在我们脸上通过眼睛、眉毛、鼻子、嘴巴、甚至耳朵之间传递的细微线索:

耳朵红了——害羞;皱眉头——不满;嘟嘴——生气/撒娇都有。等等。

但我们的孩子很难侦测到这些细微的变化。

所以,学会观察他人是学习辨识情绪之前的先备条件,是基础。

我们希望孩子能做到,当别人不管在做什么,都可以看他一段时间,旁边有人发生哭了、笑了等情绪反应时,他都能去主动意识到,此时,就是比较适合学习情绪辨识的时机。

另外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小朋友能看得懂基本的肢体语言,去解读他人行为表现出来的意思。 


 然后 


引导孩子描述情绪

一旦孩子有观察能力后,各位家长便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会发生的情境来给孩子做引导。

 

旁边有人笑了,我们可以说:“妹妹好开心。”

如果孩子有一定的理解力,我们还可以做更完整的描述:“妹妹拿到一个气球,她好开心。”

这么做是让孩子学习情绪的因果关系——因为拿到气球,所以妹妹才很开心。

当我们经常在孩子面前说出情绪的词汇,同时与当下的情境联系起来,孩子对于情绪的辨识会更清楚。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直接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

一开始先学习别人的情绪,熟悉之后,我们要教孩子学习辨识自己的情绪,就从当下孩子正在经历的情境开始。

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分开时孩子很难过,此时我们在旁边帮他说出来:“我好难过!”

玩玩具时兴高采烈,我们帮孩子说:“我好开心!”

被妈妈责骂后哭泣,爸爸在孩子旁边说:“我很伤心。”

等等,注意用语要精简。

这样比只拿着卡片让孩子跟着你认“高兴”“难过”要更加自然和生活化,经过这样长期的累积,许多孩子会开始自发性地说出自己或他人的情绪。

 

 接 下 来 

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帮孩子建立好上面的先备能力后,我们再一同去协助孩子用不同的方式处理情绪。

 

年龄小的孩子比较难自我控制,四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渐进式地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都会发生有情绪的情境,这些自然情境都是很好学习的机会,帮助孩子亲身经历或是亲眼看到环境中发生的事情,再从中理清情绪的因果关系。

但很多的情形我们也没有办法一一去掌握,或是给孩子提供很多练习机会,因此在引导孩子学习情绪管理时,我们可以利用其他的教材,例如绘本、图片或是影片来让孩子在视觉上对于情绪的因果关系印象更深刻。

给大家分享三种不一样的情绪教材。


(一)情绪卡片

 

建议家长尽量选择信息单纯(只有脸部表情)的图片,不要有太多表现情绪之外的物品或者情景,以免扰乱孩子的注意力。

另外注意人物的脸要有不同的人种、性别、年龄,以便孩子深刻认识情绪,泛化到不同的人身上。

对于语言能力成熟的孩子,我们甚至可以让他去学习联想情绪的源由:

 

什么事情会让姐姐哭呢?

小朋友为什么会这么开心?

边看边跟孩子做讨论,你会发现小朋友会运用自身经验套入这些情绪里对你进行回复,很有意思。


(二)情绪绘本

 

建议家长们选择的绘本尽量能呈现明确的因果关系,让孩子很容易辨识出在书里的主角有了某个情绪是来自于什么原因。


比如,小猪摔坏了小兔的娃娃,所以小兔很难过;弟弟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所以让妈妈很生气。

运用绘本的好处,就是能够提供很多不一样的故事情节,让孩子在不一样的情节中去了解可能会发生的情绪。语言能力好的孩子,也可以和家长一起讨论有了这些情绪后,可以怎么做,让孩子去思考当他遇到类似的情境时,哪些是适当的表现。

 

(三)影片示范

 

影片教材随手可得,去网上四处搜就能出来很多,时间不要太长,不然会让孩子抓不到重点。

看完后,与孩子讨论解决方法。

有时我还会另外加入演练的成分,模拟影片中的情节,孩子可以当其中的一个主角,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能够把学会的方法运用在自己的身上。

这些情绪教材其实都是一些很简单,平常在家里就可以找到,如果能够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就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在多次的练习和正确的引导之下,孩子对于情绪的管控会越来越容易上手!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