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刷屏级别的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惊艳到,一群30+的姐姐们上演“兴风作浪的姑奶奶”,30名成熟女性的聚集,看得人又爽又嗨。
这群小姐姐真的太飒了!
看看她们的神态姿容,哪有一点岁月的痕迹?
不仅美,而且美得各有各的韵味。
谁说青春只是30岁以前的事?女性不应该被定义,美也不应该被定义。
小姐姐们年纪最小的是30岁,年纪最大的52岁,褪去了青涩的她们更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们脸上的笑容多了一份自信与笃定。
这档节目是这些小姐姐们展示的舞台,也是对现实中我们每一名女性的激励。就像在郑希怡出来的时候,弹幕上有一名网友说的:有点不那么害怕变老了。
如果岁月和年龄带给我们的积淀,都化成了自身成长的力量,那么成熟与衰老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有了年龄,积累了资本、财富和名望,才可以像宁静一样,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淡定地说:还要介绍我是谁,那我这几十年不白干了?
在接纳了自己的好与不好,看过了别人的冷眼和嘲笑之后,才能像张雨绮一样,笑着说出,我性格不好,情商也不高。
年龄只是一个数字,是人给自己定义的岁月长度。
害怕衰老,害怕岁月的流失,触动了女性对死亡、对“不美”、对终结的恐惧感。
不可控的东西越来越多,能抓住的东西越来越少,内心的安全感被撼动,对年龄的焦虑也就产生了。
20岁也好,40岁也罢,人生设限是自己给自己的枷锁,也只有从岁月的沉淀,人生的积累中,才能找到钥匙破除僵局。
1.
我承认,社会对中年女性并不友好
其实说了再多的赞美之词,也难以否定一个事实,就是她们都不再是顶流明星。
即使曾经拿奖无数,即使多年实力未减,到了30岁以后,她们就很难再演女一号,市面上愿意聚焦中年女性的影视剧,为数不多。
1987年出生的张雨绮,21岁时出演《白鹿原》到达事业巅峰,到了30岁以后,就再也没有新的作品。
年轻时的张雨绮俏皮直率,现在的张雨绮依然我行我素,颜值身材没有丝毫减分。
可是,却因为行业原因,年龄导致了事业的瓶颈期。
52岁的伊能静练出了A4腰,却被质疑“装嫩”。
看她的状态,52岁和25岁有什么区别吗?
到了某个年纪再想要青春洋溢,也要接受各种冷眼和嘲笑。
这是高光下女明星的困境,也是我们每一名普通女性的难题。
男人40一枝花,女人40豆腐渣。社会的刻板印象,规定了女性在哪个年纪应该做什么事情,规定了什么样的女性才是美的。
内心强大的人,能够视他人的眼光为无物。可内心不够坚定的人,慢慢地也会用刻板的标尺衡量自己。
身体松弛,皱纹萌出,提醒你不再年轻。男同志开始跟你肆无忌惮地讲着荤段子,理由只有一个——你都这个岁数的人了。
年华老去,女性的价值也被一点点地否认。
打扮得花枝招展就是不正经,没有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就是不成功,埋头努力工作就是不顾家,像个孩子一样任性洒脱就是不懂事……
这些到底是谁给女性的标签?
社会对中年女性的不友好,其实很多时候也成了女性为自己设定的牢笼。
2.
中年危机,到底在怕什么?
面对年龄,很多女性会用一个词,叫做初老。初老的症状之一,就是不那么敢尝试了。
走过了年轻时候的青涩,迷茫,到了中年也算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们不再惶恐,不再担惊受怕。有了自己稳定的生活,日子一眼望到头。
在舒适区待得太久,就不愿意离开。而且年龄越大,身上的责任义务,社会网络越复杂。
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能一个选择的错误,就会改变整个生活。
即使不满意现状,也不敢去改变。毕竟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就会被骂“任性”,要付出的代价太高了。
从小到大都像是在戴着面具生活,我们调整自己的人格面具来适应社会适应生活,这的确会给生活带来便利,可与此同时,我们牺牲了自己最真实的部分,压抑的自我不断增加。
正如心理学家凯思琳·布莱霍尼指出的,迎合社会期待或者老实本分地戴上不能充分反映内在自我的面具,就像生活中穿着过紧的鞋子。虽然不影响过日子,却不能够舞蹈。
当我们有了一定的阅历,积累了一定的价值观之后,我们会重新审视自己,我们的灵魂会渴望舞蹈。
吴昕曾经在某档综艺中说过,只有自己的节目被节目组拿掉了,其他主持人的都在,她也觉得自己是最差的,就应该被拿掉的那一个。
别人觉得她不行,她在镜头下扮演着乖巧可爱,可那毕竟不是真实灵动的她。
焦虑的背后,也是真实自我渴望挣扎出来的呐喊。
到了中年以后,理想自我和真实自我产生了差距,理想自我被压抑了太久,渴望得到一丝喘息。
那个丢失的自我,与戴了许久的人格面具发生碰撞,让人走向两难的境地。
我们终于意识到,自己可能这一生都无法成为儿时崇拜的盖世英雄了,即使还有那小小的英雄梦,却没有勇气再去实现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