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人我之间』第四章 自我2


Jacobson(1964)在她的《自体和客体的世界》(The Self and the Object world)中描述了自体表象的形成,把Hartmann的想法更往前推了一步。她生动而详细地描述了多重、原始的自体和客体表象分化与整合成一个稳定身分的过程。自我便是这过程的执行者。

 

虽然没有必要将自我有关的所有理论问题都作清楚详尽的交代,但提出几个客体关系文献里较受争论的部分,或许也会有一些帮助。Klein(SegaIl964)将自我当成是自体(seIf)的同义字。Fairbairn(1954)将自我的概念做了全面的修改,定义了三种自我:中心自我(centraI ego)、原欲自我(1ibidinal ego)和反原欲自我(antilibidinal ego);这三者是他客体关系理论的关键元素。Federn(1952)和Fairbairn不同,他大部分保留Freud的说法,把自我当成是组织后或组织中的自体,但也加入了一些推衍,像是自我界限(ego boundary)的概念。在本书中,我们并没有用自我界限这个词来表示Federn这个颇为有用的概念,而是用自体他体(self_other)界限或自体客体(self-object)界限来表示。有关他的自我感觉(ego feeling)和自我主观觉察(subjective awareness ofone's ego)概念(Rinsley l982),在本书称为自体觉察(self-awareness)。

 

Kohut(1971)建立了自体心理学,他并没有把自我当成一个有用的要素。他有关蜕变内化(transmuting internalization)的想法其实和整合性自我功能的概念类似。Kernberg(1976)似乎是第一个区分自我和自体差别的人。最近,他主张Freud把自我当成自体和系统的模糊看法,其实反而反应了它们真正的状态(Kernberg 1982)。

 

因为定义是这么的紊乱,阅读客体关系文献的读者会发现,即使是在同一篇文章里面,最好还是要随时考虑一下当时自我的意思究竟是自体、组织结构或是组织者。下面我将举个精神疾病的例子来说明自体和自我的不同,这些例子分别有着严重的自体障碍和整合性自我功能的障碍。

 

E.J.是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医师在转介单上提到,一年来她有视幻觉、多疑意念、不恰当的情感,并且没有办法完成学校要求的功课。更详细的病史资料显示,开始出现症状的前一天,她正准备要和高中学校里的舞蹈社出发去做一个长期的巡回演出。她到邻居家去,他们在房内抽大麻。那时她突然出现幻觉,眼前出现大火,耳朵听见一只填充动物在警告她有人想要把她杀了。幻觉在住院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以后马上消失。后来的一年里,她断断续续不规则服用医师开给她的抗精神病药,同时也持续使用大麻。

会谈时,她显得相当迷人。黑发、一身封面女郎风格的打扮。说话时,时而卖弄风情地噘起嘴,时而吃吃微笑。她的意识和定向感皆清楚,也否认最近还有任何形式的幻觉。专注力、记忆力和一般智力都在平均之上。抽象思考的能力也没问题。当提到有关教育水准的问题时,她以一种戏剧化的渲染方式回答。韦式智力测验各个项目表现也普遍高出平均值不少。

她的情绪状态并不容易评估,在承认自己正在隐藏忧郁的同时,她的笑容和行为仍然显出一种表浅的快乐。后来更进一步问她有关不快乐的感觉时,她用一种毫无说服力,令人难以置信的哭泣来回答,掩盖了所有真正的情感。

 

E.J.此时已经出现自体崩解(self-fragmentation)的迹象。她把关于火的幻想经验成真正出现眼前的一种外在事物的知觉。她透过耳朵听见一只填充动物在说话,也收到有人想要杀她的警告。这时自体的几个面向被她当成是外界的环境。

 

这个自体他体的混淆发生在她即将离家,又和一个男孩在亲密的环境里,并且大麻中毒的时候。她强烈的情绪和毒物的效应损害了原本还算健康的整合性自我功能。混杂着服用抗精神病药和大麻与即将自高中毕业步入成人生活的内在冲突,这些都造成她在后来的一年里持续的自体他体混淆。

 

她只要身处在一个平静健康、拿不到大麻、抗精神病药也停掉的环境中,症状便完完全全消失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她结构上并未受损的整合性自我功能使她能解决心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之后三年的追踪里,自体他体混淆未再发生。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