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人我之间』第十章 边缘型人格障碍2


许多青少年和成年的边缘型个案,他们的冲动与学步中的孩童类似。他们会不考虑后果地冲向看起来像是使人满足的客体,而忘却目前令人挫折的客体。

 

D.L.的老板把他拉到一边,建议他学套更有效率的程序来寄送邮件。他的老板重视他而且想帮他忙,但在必须要承受被批评的挫折同时又要学一些新东西的情况下,使D.L.没办法感受到这个帮助。他忘记自己是一个受到重视的雇员,最近才刚获得升迁。他冲动地把工作辞了。喝酒、听音乐、找朋友。几天以后,他又回去,想找回他的工作。他孤单、无聊、一无所有。远离工作的生活成了令人挫折的客体,而工作又再度被当成好的客体了。

 

像D.L这样的个案常会转而把药物或酒精当成令人满足的客体。当药物造成痛苦或有损自我评价时,他们会很突然地戒掉不用,但总会再用。这很像复合期的孩童跑近与远离母亲的举动。这种去与回的往覆行为也延伸到了治疗之中。

 

D.D.是一个二十五岁的边缘型个案,寻求治疗以逃离“孤独和空虚”。一开始,她在治疗中感到安全,而且比较不孤独。几个礼拜过后,当治疗变得挫折时,她忘了它的好处而中止了。两个月后,她又回来了。

 

医院里的工作人员会发现特别令人烦恼的是,边缘型个案今天才入院但隔天就又出院了。

 

在这些冲动的例子中,个案无法对基本上还不错的关系维持一种稳定的客体影像。当有什么东西使人挫折时,很快就变得像是什么都是坏的,此时这个因为恐惧而要避免掉的东西会使自体也变成坏的。当药物或一个新的关系被经验成好的,它们就暂时像是全好且被追求,只是很快就会被丢掉罢了。边缘型个案的冲动,来自于这些游移出现的全好和全坏之间的分裂,他们没有能力将事物看成一种有好的但也有坏的部分的稳定影像。

 

自体和客体世界里,相同的游移会导致关系里的冲动行为。因为边缘型个案可能将新的关系经验成是令人满意的,这时迷恋可以到兴奋的程度,像一种全好、共生的依恋。这种界限模糊的全好的自体他体经验,因为缺乏客体恒久性而可以迅速变成全坏的自体他体怨恨。也就是说,在面对挫折时,无法记得好客体的存在。

 

当这些个案感到孤单或不被喜爱时,他们会试图操纵其它人以改变自己的感觉。透过投射性认同,他们相信只要别人可以做到,他们就会觉得好。没被满足时,他们就发脾气、威胁、哄骗——甚至企图自杀——努力召回全好的客体并惩罚全坏的客体。他们没有能力去形成这样的概念——某个时候忽略他们的人,就是先前他们觉得受其所爱的同一人。这般强烈的情绪常常导致性杂交或如《精神疾患诊断暨统计手册第三版》里所描述的其它各种关系。

 

边缘型个案的愤怒,同样也来自于内在的分裂以及一种容易在忘了自己对某些客体的爱时,进入全坏的自体客体状态的倾向。他们因为自体他体界限发展不良,而易于卷入负向的投射性认同。

 

J.A.,三十三岁的边缘型女性个案,被介绍给我时,刚结束了一段失败的心理治疗。我问她出了什么差错,她抱怨她的心理治疗师“总是一直”生她的气。然后她就会生他的气。她试着要他平静下来,但他难以抚平,所以她最后被逼得不得不离开。我进一步问有关她自己愤怒的问题,她承认自己确实有一点这类的困难,但觉得治疗师也有相同问题时,她自己就没有办法得到改善。进一步的会谈发现,愤怒和自体他体界限模糊是她所有关系的特征,结果这造成了一种全坏的自体客体经验。

 

治疗情境中,正如同她的其它关系一般,J.A.无法在受挫时忍受她所经验到的敌意。这么一来,她便投射这个敌意到她对治疗师的影像和感受上。然后再内射回她自己的自体影像上,她说,“因为他生气,所以我生气。”因此,她分裂开自己的愤怒。透过投射性认同的使用,她进入一种全坏的自体客体状态而造成强烈且不适切的愤怒,如《精神疾患诊断暨统计手册第三版》(DSM-Ⅲ)里有关边缘型违常的描述一般。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