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学院 > 心理文章 >

『人我之间』第十章 边缘型人格障碍5


对边缘型个案来说,分裂而缺乏客体恒久性并不必然是内在或外在客体世界中敌意增加爱意减少的结果,也可以是导因于不完善的整合性自我功能。如果自我无法在认知上整合、比较并对照好与坏自体和客体的影像,分裂客体和不良的客体恒久性将会持续。这个因素导致一个迄今仍末被充分探讨的临床现象:智能不足与微小脑部功能异常都和边缘型人格障碍有关。

 

过去曾经发展出人格统合相当完整的成人们,在脑部受伤后整合性自我功能可能会受损而导致一种人格改变。这种由器质性损伤造成的人格可能与带有冲动性,长期的愤怒、强烈而不稳定的关系、不稳定的心情以及甚至是自我伤害行为等等的边缘型人格难以区分。如同前面提过的,这些个案常常可以用详细而统整的方式记起他们过去的关系,因为他们的长期记忆并没有受损。他们目前的关系却反应了他们分裂的全好和全坏客体以及他们对经验整合的无能。

 

并非只有脑伤才会让人回到复合期式的功能状态;出现在人生某些阶段中的极端经验也会造成类似的退化。有目共睹的例子是,创伤后压力疾患的越南战争退伍军人常和边缘型障碍难以区分。Brende(1983)曾经描述战争、尤其是越战,如何导致个体以分裂和投射性认同作为主要的防御机制。

 

许多参与越战的士兵当时都是十八到二十二岁。在这个青少年晚期的人生阶段里,成年的认同已经巩固而新的亲密感也建立了(Erikson 1950)。复合期分离的课题作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而再度被重新启动、重新修正。这正是青少年离开父母而开始独立工作与社交生活的时候。早期的分离课题又出现了。大学时代的青少年晚期常常藉着重复地搬进搬出父母家而得以重新修正这些分离和依附课题。他们仍然有时依赖着他们的家人。

 

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在认同再巩固的人生阶段中被送去战场,被放在一个最不好的环境里。他们的任务是模糊的;因为是游击作战,所以并没有要控制的基地领域;对战争以及对陆军领袖在政治上和情绪上的支持粉碎了。除了遗弃之外,缺乏支持也会造成失落感。尤有甚者,如同所有战争一样,分裂和投射性认同常被使用——-伙伴是好的而敌人是坏的。自己的敌意被投射到敌人身上,惟有透过攻击行动方才得以控制与缓和。战争重新打开这个年龄层过去已经部分解决的复合课题。分裂和投射性认同会造成这些男人内在客体世界的断裂,如此,他们的人格可能会永久显著地受损。

 

边缘型人格障碍可以被看成是内在分裂的全好与全坏的自体与客体表象,及不完整的客体恒久性。因为这些因素是复合期的重点,所以这个障碍被放在客体关系系谱学这个位置上。这些困难可能在复合期即已开始,或在后来的发展阶段中再度被唤起。

------分隔线----------------------------